[实用新型]一种新型车载多位以太网板端密封连接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39691.0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562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 发明(设计)人: | 景英权;田小显;关海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波福连接器系统(南通)有限公司;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4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 地址: | 2264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车载 以太网 密封 连接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车载多位以太网板端密封连接器,包括固定壳(1)、第一屏蔽金属片(2)、第二屏蔽金属片(3)、上排信号端子(4)和下排信号端子(5),所述固定壳(1)包括后端密封框口(8),所述后端密封框口的两侧设有支撑凸筋(6)以及与外部壳体配合的密封凸筋(7),多个所述第二屏蔽金属片(3)横向排列形成第二屏蔽金属片组,所述第二屏蔽金属片组在固定壳(1)内与所述第一屏蔽金属片(2)进行搭接,所述上排信号端子(4)和下排信号端子(5)分列排布在固定壳(1)内。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密封性好、信号传输稳定、防倾斜效果好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车载多位以太网板端密封连接器。
背景技术
现有6孔以太网板端连接器为非密封结构设计,在车身涉水时或外界震动较大时,将影响连接器之间以太网信号的有效传输,因此非密封结构设计的6孔以太网板端连接器在车身控制模块上无法满足连接器严苛的使用环境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6孔以太网板端连接器非密封结构设计不防水、影响以太网信号传输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车载多位以太网板端密封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车载多位以太网板端密封连接器,包括固定壳、第一屏蔽金属片、第二屏蔽金属片、上排信号端子和下排信号端子,所述固定壳包括后端密封框口,所述后端密封框口的两侧设有支撑凸筋以及与外部壳体配合的密封凸筋,多个所述第二屏蔽金属片横向排列形成第二屏蔽金属片组,所述第二屏蔽金属片组在固定壳内与所述第一屏蔽金属片进行搭接,所述上排信号端子和下排信号端子分列排布在固定壳内。
所述固定壳为密封塑壳结构。
所述后端密封框口的形状为圆角矩形。
所述后端密封框口单一侧面上的支撑凸筋的数量为1个。
所述支撑凸筋的中轴线与后端密封框口的中轴线平行。
所述第二屏蔽金属片上设有悬臂。
所述第一屏蔽金属片上设有凸点结构。
所述第一屏蔽金属片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二屏蔽金属片所在平面垂直。
所述固定壳内单个上排信号端子和单个下排信号端子构成信号端子组,所述信号端子组的分布方式为横向排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后端密封框口通过设有密封凸筋,通过与机壳进行涂胶密封,提高了连接器的密封性,使连接器在涉水情况下仍能保证以太网信号的有效传输。
2.本实用新型后端密封框口的形状为圆角矩形,通过四角的圆弧进行过渡,提供光滑的密封面使其与对配端的密封件进行有效密封。
3.本实用新型设有支撑凸筋,避免固定壳壳体在焊接制程中倾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固定壳;2-第一屏蔽金属片;3-第二屏蔽金属片;4-上排信号端子;5-下排信号端子;6-支撑凸筋;7-密封凸筋;8-后端密封框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波福连接器系统(南通)有限公司;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未经安波福连接器系统(南通)有限公司;安波福中央电气(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96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车载6孔母端密封以太网连接器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数据采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