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整体推移就位交通槽型梁的罩棚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39386.1 | 申请日: | 2020-04-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05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弟;赵波;王国梁;姜利宾;孙彬;张润达;黄信强;陈明慧;郑述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1/12 | 分类号: | E04H1/12;E04B1/343 |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崔建章 |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西青***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整体 推移 就位 交通 槽型梁 罩棚 装置 | ||
1.一种用于整体推移就位交通槽型梁的罩棚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槽型梁上的拱架、设置在拱架上并且设置为与拱架呈一体分布的铺件(10),
拱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棚柱(111)、第二棚柱(121)、第三棚柱(131)、第四棚柱(141)、第一棚支撑杆(151)、第二棚支撑杆(161)、第一侧角块(171)、第二侧角块(181)和中间角块(1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整体推移就位交通槽型梁的罩棚装置,其特征是:第一棚柱(11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第一侧角块(171)的下端端面部联接,第四棚柱(141)的上端头设置为与第二侧角块(181)的下端端面部联接并且第一侧角块(171)的侧面部和第二侧角块(181)的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棚支撑杆(151)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第一棚支撑杆(15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第二棚支撑杆(161)的其中一个端头联接并且第二棚支撑杆(161)的其中另一个端头设置为与中间角块(190)的侧面部联接,中间角块(190)的下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棚柱(121)的上端头和第三棚柱(131)的上端头联接并且第一棚柱(111)的外侧面部、第四棚柱(141)的外侧面部、第一棚支撑杆(151)的外侧面部和第二棚支撑杆(161)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铺件(10)联接,第一棚柱(111)的下端头、第二棚柱(121)的下端头、第三棚柱(131)的下端头和第四棚柱(141)的下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地脚螺杆联接,第一棚柱(111)、第二棚柱(121)、第三棚柱(131)和第四棚柱(141)分别设置为柱状体并且第一棚柱(111)和第四棚柱(141)设置为沿槽型梁的前后侧面部间隔排列分布,第二棚柱(121)和第三棚柱(131)设置为沿槽型梁的中间部间隔排列分布,第一棚支撑杆(151)和第二棚支撑杆(161)设置为棒状体并且第一侧角块(171)和第二侧角块(181)分别设置为三角形钢构件,中间角块(190)分别设置为矩形钢构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整体推移就位交通槽型梁的罩棚装置,其特征是:位于第一棚柱(111)和第二棚柱(121)之间的第一棚支撑杆(151)和第二棚支撑杆(161)、位于第三棚柱(131)和第四棚柱(141)之间的第一棚支撑杆(151)和第二棚支撑杆(161)分别设置为呈弧线分布,第一棚柱(111)、第二棚柱(121)、第一棚支撑杆(151)和第二棚支撑杆(161)组成的左竖向支撑面与第三棚柱(131)、第四棚柱(141)、第一棚支撑杆(151)和第二棚支撑杆(161)组成的右竖向支撑面之间的夹角设置为174-178°。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整体推移就位交通槽型梁的罩棚装置,其特征是:铺件(10)设置为包含有紧固件(101)、螺钉(102)、锁口板(103)和檩条(104)并且紧固件(101)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有与锁口板(103)扣装式联接,紧固件(101)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有与檩条(104)接触式联接并且在紧固件(101)与锁口板(103)之间设置有螺钉(102),螺钉(102)的凸缘部设置为与紧固件(101)接触式联接并且螺钉(102)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紧固件(101)和檩条(104)嵌入式联接,紧固件(101)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棚柱(111)、第四棚柱(141)、第一棚支撑杆(151)和第二棚支撑杆(161)联接并且螺钉(102)设置为自攻螺钉,锁口板(103)设置为聚碳酸酯凸字形条状体并且檩条(104)设置为矩形板状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整体推移就位交通槽型梁的罩棚装置,其特征是:紧固件(101)设置为包含有槽口部(1011)、第一边缘部(1012)、第二边缘部(1013)和扣条部(1014)并且槽口部(1011)的敞口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边缘部(1013)联接,槽口部(1011)的敞口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边缘部(1012)和扣条部(1014)并且第一边缘部(1012)和第二边缘部(1013)分别设置为沿槽口部(1011)的横向中心线延伸分布,扣条部(1014)设置为沿槽口部(1011)的竖向中心线延伸分布并且在槽口部(1011)的底端端面部设置有通孔体(1015),第一边缘部(1012)分别设置为与第一棚柱(111)、第四棚柱(141)、第一棚支撑杆(151)和第二棚支撑杆(161)联接并且扣条部(1014)设置为与锁口板(103)嵌入式联接,第一边缘部(1012)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锁口板(103)联接并且槽口部(1011)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与檩条(104)接触式联接,通孔体(1015)设置为与螺钉(102)联接并且槽口部(1011)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第一边缘部(1012)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第二边缘部(1013)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扣条部(1014)设置为T字形板状体并且通孔体(1015)设置为圆形孔状体,通孔体(1015)设置为沿槽口部(1011)的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局集团第八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93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腹部灸摩器
- 下一篇:一种骨科用伤口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