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频大电流DC-link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30560.6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657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保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4/32 | 分类号: | H01G4/32;H01G4/33;H01G4/38;H01G4/232;H01G2/08;H01G4/002;H01G4/224;H01G4/005;H01G2/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鲁勇杰 |
地址: | 315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电流 dc link 电容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频大电流DC‑LINK电容器,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电容芯,所述电容芯包括十组元件组,十组所述元件组呈两排排列,每组所述元件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芯子,所述芯子一端为正极端,另一端为负极端,同一组所述元件组内的所述芯子的正极端面或负电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元件组在所述芯子的正极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在所述芯子的负极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片。本实用新型具有散热效果好,电感低,安装方便等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频大电流DC-link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DC-link电容器电容器一般由金属化聚丙烯薄膜卷绕构成,其具有耐电压高、耐电流大、低阻抗、低电感、容量损耗小、漏电流小、温度性能好、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约10万小时)、安全防爆稳定性好、无极性安装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高铁、动车机车牵引变流器,列车供电变流器,风力发电变流器,太阳能光伏发电变流器,高压变频器,静止无功发生器,有源滤波器,直流输变电等行业中。
现有专利授权公告号:CN202110954U《一种能有效吸收高频谐波的DC-Link电容器》公开了一种能有效吸收高频谐波的DC-Link电容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芯子组和复合铜排,所述芯子组与复合铜排之间通过铜软线连接,所述复合铜排上焊接有两极引出端,所述壳体内部填充有灌封料,用以固定壳体内的芯子组和复合铜排。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该方案中的电容器在通入大电流后,其自身电容芯子的发热将会很严重,热量无法快速散出,将会导致电容器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散热更好的高频大电流DC-link电容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高频大电流DC-LINK电容器,包括外壳和位于所述外壳内的电容芯,所述电容芯包括十组元件组,十组所述元件组呈两排排列,每组所述元件组包括多个依次排列的芯子,所述芯子一端为正极端,另一端为负极端,同一组所述元件组内的所述芯子的正极端面或负电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元件组在所述芯子的正极端设置有第一连接片,在所述芯子的负极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子竖直排列多个,芯子两端的电极端面呈竖直状,使得芯子为水平放置的圆柱状,此时同组的芯子的正极端面位于同一平面内,负极端面位于另一平面内,当电容器工作时,芯子产生的热量将会从其正极端面和负极端面散出,该方案通过在在同组芯子的正极端面设置第一连接片,在负极端面设置第二连接片,使得芯子的热量由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传递至元件组外侧,从而使得芯子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散出,以保证芯子本身的温度不会过高,一方面提高了电容器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延长了电容器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子由网状金属化安全膜卷制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芯子有网状金属化安全膜制成,一方面在相同的电容值的情况下,体积将会更小,从而有效的缩小整个电容器的体积,另一方面由网状金属化安全膜制成的芯子具有防爆功能,使得电容器在工作导致温度过高时,芯子也不会爆炸,从而更加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元件组在负极端设置有第一衬垫,所述第一衬垫向元件组侧端弯折抵接,所述第一连接片一端抵接于所述元件组正极端,另一端向元件组侧端弯折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衬垫外端,所述第一连接片和所述第二连接片之间夹设有环氧衬板和第二衬垫,所述第二连接片外端设置有第三衬垫,所述第一连接片在靠近正极端的外端设置有第四衬垫,所述第三衬垫由外端向所述芯子一端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依次穿过第二连接片、第二衬垫和环氧衬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保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保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305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子生物学实验样品研磨器
- 下一篇:一种高效线束成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