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集成差速输出的双动力输入耦合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628951.4 | 申请日: | 2020-04-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95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3 |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超霞 |
| 主分类号: | F16H48/06 | 分类号: | F16H48/06;F16H48/36;F16H57/037;F16H57/08;F16H57/023;F16H57/021;B60K17/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42 北京市石景山***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成 输出 动力 输入 耦合 装置 | ||
1.一种集成差速输出的双动力输入耦合装置,包括:行星架主体(1),差动输出轴Ⅰ(2),至少两对完全相同的差动输出行星齿轮对(34),差动输出轴Ⅱ(5),行星架端盖(6),差动输出轴承Ⅰ(21),差动输出轴承Ⅱ(22),至少三对完全相同的输入耦合行星齿轮对(78),第一动力输入齿圈(9),第二动力输入齿圈(10),输入行星齿轮轴承Ⅰ(23),输入行星齿轮轴承Ⅱ(24);其特征在于:
所述行星架主体(1)与行星架端盖(6)通过螺栓连接或者焊接的方式连接成为完整的行星架;
差动输出轴Ⅰ(2)利用差动输出轴承Ⅰ(21)安装在行星架内并与行星架形成同轴旋转连接,差动输出轴Ⅰ(2)上设有位于行星架外侧的第一差动输出部,差动输出轴Ⅰ(2)上还设有位于行星架内侧的中心齿轮Ⅰ(201);
差动输出轴Ⅱ(5)利用差动输出轴承Ⅱ(22)安装在行星架内并与行星架形成同轴旋转连接,差动输出轴Ⅱ(5)上设有位于行星架外侧的第二差动输出部,差动输出轴Ⅱ(5)上还设有位于行星架内侧的中心齿轮Ⅱ(501);
每对差动输出行星齿轮对(34)包括输出行星齿轮Ⅰ(3)和输出行星齿轮Ⅱ(4),输出行星齿轮Ⅰ(3)通过其两端的轴颈Ⅰ(303a)与行星架形成转动连接,输出行星齿轮Ⅱ(4)通过其两端的轴颈Ⅱ(403a)与行星架形成转动连接;
输出行星齿轮Ⅰ(3)与输出行星齿轮Ⅱ(4)相啮合,且与差动输出轴Ⅰ(2)的中心齿轮Ⅰ(201)啮合,输出行星齿轮Ⅱ(4)与输出行星齿轮Ⅰ(3)相啮合,且与差动输出轴Ⅱ(5)的中心齿轮Ⅱ(501)啮合;
第一动力输入齿圈(9)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动力耦合齿部(9a),外部设置有第一动力输入齿部(9b),第二动力输入齿圈(10)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动力耦合齿部(10a),外部设置有第二动力输入齿部(10b);
每对输入耦合行星齿轮对(78)包括输入行星齿轮Ⅰ(7)和输入行星齿轮Ⅱ(8),输入行星齿轮Ⅰ(7)通过其两端的轴颈Ⅲ(703a)上设置的输入行星齿轮轴承Ⅰ(23)与行星架连接,输入行星齿轮Ⅱ(8)通过其两端的轴颈Ⅳ(803a)上设置的输入行星齿轮轴承Ⅱ(24)与行星架连接;
输入行星齿轮Ⅰ(7)与输入行星齿轮Ⅱ(8)相啮合,且与第一动力输入齿圈(9)的第一动力耦合齿部(9a)啮合,输入行星齿轮Ⅱ(8)与输入行星齿轮Ⅰ(7)相啮合,且与第二动力输入齿圈(10)的第二动力耦合齿部(10a)啮合;
第一动力输入齿圈(9)套在行星架外部,其内部的第一动力耦合齿部(9a)与每对输入耦合行星齿轮对(78)的输入行星齿轮Ⅰ(7)相啮合,第二动力输入齿圈(10)套在行星架外部,其内部的第二动力耦合齿部(10a)与每对输入耦合行星齿轮对(78)的输入行星齿轮Ⅱ(8)相啮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超霞,未经王超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895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脑棒生产用存放装置
- 下一篇:两翼旋转门安全防夹门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