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620079.9 | 申请日: | 2020-04-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51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恒海工艺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7/18 | 分类号: | B66F7/18;B66F7/28;B62D3/02;B62D5/04;E01C19/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杨晓旭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行走 转向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用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总成,所述升降总成包括固设的活塞杆和可升降的油缸筒,所述活塞杆的顶面空间为进油腔、杆体空间为回油腔。本装置优化了升降功能和旋转功能的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辆用辅助设备,具体是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
背景技术
自行走升降转向装置多用于工程车辆如摊铺机等设备中,在车轮上部通可升降机构连接作业的主车体,同时转向驱动机构可以驱动车轮转向而升降机构不比随之转向的功能,极大提高车辆作业的连续性和范围,广泛应用于有高度差的路面铺设。升降机构行程大且承载力较大,升降功能和旋转功能的结构及承载力稳定性是此类装置中需要优化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优化了升降功能和旋转功能的结构,能够满足承载力和稳定性的要求。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行走转向装置,包括竖直设置的升降总成,所述升降总成包括固设的活塞杆和可升降的油缸筒,所述活塞杆的顶面空间为进油腔、杆体空间为回油腔。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油缸筒侧壁的上部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连通进油腔,所述出油口经油管连通回油腔,所述油管与油缸筒侧壁相邻设置。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升降总成还包括可随油缸筒升降的升降柱和套在升降柱内的固设的支撑柱,所述升降柱与支撑柱之间设有数个用于支撑两者间隙的限位件。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限位件包括顶紧螺栓和垫片,所述垫片的一侧贴紧支撑柱侧壁、另一侧横向设置的顶紧螺栓连接顶紧,所述顶紧螺栓穿过升降柱的侧壁后外端由螺母锁紧。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升降总成的下端设有转向驱动总成,所述转向驱动总成为齿轮传动。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包括至少一个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的下方设有行走机构总成,所述行走机构总成固连在从动齿轮上以跟随旋转。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转向驱动总成的下方设有旋转总成,所述旋转总成包括轴套和转轴,所述转轴的下方固连行走机构总成,所述转轴固连在从动齿轮上以跟随旋转。
上述自行走转向装置,所述支撑柱的下端和活塞杆的下端由销轴穿插固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其一,升降油缸改为上端进油、加长下端回油的管线,极大提高了油缸的举升力和举升稳定性。
其二,升降柱与支撑柱之间采用螺栓结构的限位件,限位准确、随时可调间隙,极大方便了装配、检修,缩减装配时间。
其三,转向驱动装置用齿轮传动代替涡轮传动,便于传动和装配。
其四,简化支撑柱和活塞杆的固定方式,进一步简化装配工艺、节约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剖切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升降总成示意图;
图4为图3的A向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转向驱动总成的侧视剖切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爆炸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恒海工艺厂有限公司,未经中山恒海工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62007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合模的碳纤维羽毛球拍模具
- 下一篇:一种具有侧包的乐器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