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辆用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76095.2 | 申请日: | 2020-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312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11 |
| 发明(设计)人: | 筒井麻有子;筱原龙也;伊藤考人;铃木秀辅;近藤里志;菅野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铃木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F16H57/02 | 分类号: | F16H57/02;F16H57/037;F16H57/021;F16H57/03;F16H57/023;F16H57/04;F16H57/02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 11323 | 代理人: | 权鲜枝;刘宁军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驱动 装置 | ||
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提高保持差动壳体的轴承保持部的周边的驱动壳体的刚性,能够抑制驱动壳体发生振动或变形。驱动装置(8)具备:轴承保持部(11A),其设置在右壳体(11)的侧壁部(11a),通过轴承(28A)支撑差速器壳体(20)且使差速器壳体(20)旋转自如;以及油注入用凸台部(30),其设置于右壳体(11),形成有用于将油注入到右壳体(11)的内部的油注入孔(30a)。右壳体(11)具有与轴承保持部(11A)相邻且从侧壁部(11a)向外侧突出的纵肋(31),油注入用凸台部(30)连结到纵肋(31)。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用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现有的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已知记载于专利文献1的驱动装置。该驱动装置具有:驱动壳体;输入轴,其收纳于减速壳体,从电动机接受动力;以及输出轴,其从输入轴通过输入齿轮和变速齿轮接受动力。
而且,驱动装置具备:末级齿轮,其收纳于驱动壳体,与输出轴的变速齿轮啮合;以及差速器壳体,其与末级齿轮一体地旋转,在内部收纳将电动机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的差动齿轮机构,差速器壳体由形成于驱动壳体的侧壁部的轴承保持部支撑(参照专利文献1的图9)。
专利文献1:WO2013/069774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然而,在现有的电动汽车的驱动装置中,差速器壳体虽然由驱动壳体的轴承保持部支撑,但并不是能够提高轴承保持部的周边的驱动壳体的侧壁部的刚性的构成。
因此,当由于末级驱动齿轮与末级从动齿轮的啮合而产生的斥力从差速器壳体施加到驱动壳体时,驱动壳体可能发生振动或变形,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驱动装置,能够提高保持差动壳体的轴承保持部的周边的驱动壳体的刚性,能够抑制驱动壳体发生振动或变形。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驱动装置具备:驱动壳体,其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侧壁部;减速机构,其收纳于上述驱动壳体,对驱动源传来的动力进行减速后输出;差动装置,其具有差动齿轮机构和收纳上述差动齿轮机构的差动壳体,收纳于上述驱动壳体,将从上述减速机构输出的动力分配到左右的驱动轮;轴承保持部,其设置在上述驱动壳体的上述侧壁部,通过轴承支撑上述差动壳体且使上述差动壳体旋转自如;以及油注入用凸台部,其设置于上述驱动壳体,形成有用于将油注入到上述驱动壳体的内部的油注入孔,上述车辆用驱动装置的特征在于,上述驱动壳体具有与上述轴承保持部相邻且从上述侧壁部向外侧突出的肋,上述油注入用凸台部连结到上述肋。
也可以是,上述肋包括与上述轴承保持部相邻且在上下方向延伸的纵肋,上述驱动壳体具备:上侧肋,其从上述纵肋的上端横穿上述轴承保持部的上方并从上述侧壁部向外侧突出;以及下侧肋,其从上述纵肋的下端横穿上述轴承保持部的下方并从上述侧壁部向外侧突出,在上下方向与上述上侧肋相对,在上述上侧肋设置有用于安装上侧安装装置的上侧安装件装配部,上述上侧安装装置将上述驱动壳体支撑于车体构件,在上述下侧肋设置有用于安装下侧安装装置的下侧安装件装配部,上述下侧安装装置将上述驱动壳体支撑于车体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铃木株式会社,未经铃木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760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底部通风的好氧发酵罐
- 下一篇:一种建筑用机电工程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