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525112.X | 申请日: | 2020-04-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003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4 |
发明(设计)人: | 邱凌啸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绿源(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H7/00 | 分类号: | D06H7/00;B26D7/06;B26D1/08;B26D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创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7 | 代理人: | 吴族平 |
地址: | 3644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口罩 生产线 尺寸 微调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口罩生产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端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侧壁固定连接有两个对称的支杆,所述支杆的侧壁转动连接有从动带轮,所述从动带轮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外滑动套接有安装架,两个所述安装架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拖动板,通过加入固定轴、安装架和拖动板等结构,可以实现渐进式的对口罩半成品进行输送,可以保障在切割时的稳定性,避免口罩在切割时出现横向的褶皱,通过加入齿条、转盘和切割刀等结构,可以实现在口罩半成品停止运动时进行切割,而且切割的周期相同,可以保障每一只口罩的切割长度相同,避免大小的差异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口罩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
背景技术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入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对进入肺部的空气有一定的过滤作用,在呼吸道传染病流行时,在粉尘等污染的环境中作业时,戴口罩具有非常好的作用。口罩可分为空气过滤式口罩和供气式口罩。
世界上最先使用口罩的是中国。古时候,宫廷里的人为了防止粉尘和口气污染而开始用丝巾遮盖口鼻,如《礼疏》载:“掩口,恐气触人。”《孟子·离娄》记:“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用手或袖捂鼻子是很不卫生的,也不方便做其他事情,后来有人就用一块绢布来蒙口鼻。马可·波罗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记述他生活在中国十七年的见闻。其中有一条:“在元朝宫殿里,献食的人,皆用绢布蒙口鼻,俾其气息,不触饮食之物。”这样蒙口鼻的绢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13世纪初,口罩只出现于中国宫廷。侍者为防止自己的气息传到皇帝的食物上使用了一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做成口罩。19世纪末,口罩开始应用于医护领域。德国病理学专家莱德奇开始建议医护人员使用纱布罩具以防止细菌感染。20世纪初,口罩首次成为大众生活的必备品。席卷全球的西班牙流感夺走了约5000万人的生命,普通人群被要求用口罩抵御病毒。20世纪中后期,口罩的大规模使用次数明显频繁。载入史册的历次大流感中口罩在预防和阻断病菌传播方面数度扮演重要角色。
1897年3月,德国人美得奇介绍给大家一种用纱布包口鼻以防止细菌侵入的方法。以后,又有人做了一种六层纱布的口罩,缝在衣领上。用时一翻过来罩住口鼻就可以了。可是,这种口罩一直要用手按住,极不方便。后来又有人想出了用带子系在耳上,这就成了今天人们经常使用的口罩。1910年,我国哈尔滨爆发鼠疫,时任北洋陆军医学院副监督伍连德医生发明了“伍氏口罩”。2003年,口罩的使用和普及达到新高潮,一场“非典”几乎令口罩一度脱销,各大药店门前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争相抢购口罩。
在口罩的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对口罩进行切割,传统的切割方式受限于机械传动的不稳定性,往往会使得切割的尺寸不稳,出现大小差异化,为了避免这一问题,申请号为CN201520476904.1的公开文件提出了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该装置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口罩大小差异化的问题,但是也有一定的不足,比如切割时过于依赖电子感应装置,而这些装置一旦被阻挡就容易出现探测不准的问题,问了避免这些问题,提出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口罩生产线的尺寸微调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绿源(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金绿源(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25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农业用杀虫装置
- 下一篇:一种番茄嫁接后专用苗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