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商用车降低车身高度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507796.0 | 申请日: | 2020-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022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7 |
| 发明(设计)人: | 于远超;田业光;赵永振;喻伟业;赵子龙;闫东;李阳雪;吴志建;陈龙龙;袁秉虎;吴永霞;冯广慧;梁伟;代飞;刘富祥;陈文静;叶鸿志;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环汽车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7/027 | 分类号: | B60G17/027 |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高良军 |
| 地址: | 442000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商用 降低 车身 高度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商用车降低车身高度装置,包括液压举升机械装置、液压油路控制系统;所述液压举升机械装置的2个双腔油缸对称布置在车架的左、右两侧,双腔油缸连接在车架和前钢板弹簧总成之间,双腔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有托架,托架托在前钢板弹簧总成的下部;借用商用车转向系统的转向叶片泵、转向油壶,构建了液压油路控制系统;当车辆正常行驶时,双腔油缸处于自由状态;当要通过限高区域时,通过液压油路控制系统控制高压油进入到双腔油缸的下腔,从而把前钢板弹簧总成提起,降低车身高度;本实用新型达到了控制降低车身高度的目的,并且结构简单,布置合理,保证了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商用车领域,涉及一种商用车降低车身高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部分区域对商用车有严格的限高要求,商用车厂家通过降低车身悬置、降低前悬架、车架下沉等方案来降低整车高度,但受到发动机外围、车身底板的限制,降低高度有局限性,无法降低到特定高度(限高区域的高度限制),依然不能降低到满足市场需求的高度。并且减小了发动机外围空间,布置紧凑,影响发动机散热性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商用车降低车身高度装置,在车架两侧安装油缸,当即将通过限高区域需要降低车身高度时控制前钢板弹簧总成提起,将车身高度降低,以顺利通过限高区域。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商用车降低车身高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举升机械装置、液压油路控制系统;
所述液压举升机械装置,包括2个双腔油缸,2个双腔油缸对称布置在车架的左、右两侧,双腔油缸连接在车架和前钢板弹簧总成之间,双腔油缸的活塞杆头部连接有托架,托架托在前钢板弹簧总成的下部;
所述液压油路控制系统,借用商用车转向系统的转向叶片泵、转向油壶,采用转向叶片泵输出的高压油作为动力,包括电磁换向阀、气控换向阀,转向叶片泵、电磁换向阀、气控换向阀的油路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气控换向阀的出油口通过管路与双腔油缸的下腔连通,气控换向阀的出油口同时与转向油壶的回油口、双腔油缸的上腔连通;车车载储气筒通过气路至第一电磁阀及第二电磁阀的进口,第一电磁阀的出口通过气路与气控换向阀的控制1口连通,第二电磁阀的出口通过气路与气控换向阀的控制2口连通;商用车驾驶室内的仪表台上设有车身控制开关,通过电路分别与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连接,用于控制电磁换向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为了与商用车转向系统形成一个大系统,商用车转向系统与液压油路控制系统共用电磁换向阀,所以电磁换向阀采用2位3通电磁换向阀,优化了液压油路布局,容易实施。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为了实现双腔油缸的有效控制,优化液压油路布局,所以气控换向阀最好是带卸荷功能的3位3通气控换向阀。
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定:为了改善托架与前钢板弹簧总成之间的受力状况,使举升时运动灵活,在托架上安装有支撑轮,支撑轮直接与前钢板弹簧总成的下部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当车辆正常行驶时,通过液压油路控制系统的控制,转向系统正常使用,双腔油缸处于自由状态,不限制前钢板弹簧总成;当要通过限高区域时,通过液压油路控制系统控制高压油进入到双腔油缸的下腔,从而把前钢板弹簧总成提起,降低车身高度;本实用新型在设置液压举升机械装置的基础上,借用商用车转向系统的转向叶片泵、转向油壶,构建了液压油路控制系统,达到控制降低车身高度的目的;并且结构简单,布置合理,没有减小发动机外围空间,保证了发动机的散热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液压举升机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液压油路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环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湖北三环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50779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