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跨运车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97592.3 | 申请日: | 2020-04-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87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2 |
发明(设计)人: | 薛海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19/00 | 分类号: | B66C19/00;B66C1/10;B66C9/08;B66C9/14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徐颖聪 |
地址: | 20012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跨运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跨运车,包括分布于跨运车底部的多个车轮组件以及吊具,跨运车省去独立的、用于升降吊具的起升机构,吊具设有与集装箱上的锁销孔匹配的转销,每个车轮组件中包含具有顶升功能的悬挂油缸以及车轮架,悬挂油缸安装在车轮架上,悬挂油缸处于第一顶升高度时,吊具位于第一固定高度,第一固定高度与预起吊的集装箱的高度相适应,使得吊具上的转销能够锁入所述集装箱中的锁销孔中,悬挂油缸处于第二顶升高度时,吊具被顶升至第二固定高度,第二固定高度高于第一固定高度。本实用新型的跨运车能够有效降低跨运车自重,且能自主装卸集装箱,不需要其它起重设备协助,降低了能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装箱搬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跨运车。
背景技术
港口跨箱搬运车,简称跨运车,一般用于在港口和堆场区域进行集装箱搬运作业。跨运车设备一般自重大,导致运输集装箱时,能量消耗大,为满足使用工况,使用的轮胎尺寸大,因而也会造成轮胎维护和更换成本高。
专利文献CN105621263A公开了一种轻型集装箱跨运车,该跨运车的起升机构包括四个金属机构架,四个金属机构架上方支撑有两个吊架,两个吊架为两层结构,内层结构为厚度为4mm的钛合金材料,外层结构为厚度为2mm的不锈钢材料,该两层吊架的设计能够增强所述吊架的强度,并不会受到空气或雨水的腐蚀;两个吊架两端均设置有一绕绳系统;绕绳系统包括若干滑轮和若干钢丝绳,通过滑轮可简单改变所述钢丝绳的受力方向。并且绕绳系统还与所述两个液压缸1相连;两个吊架两端均设置有绕绳系统,可有效防止所述轻型集装箱跨运车在起升货物的过程中产生受力不均匀而发生偏转;起升机构采用液压滑块方式,与大车运行机构采用同一台发电机作为动力源,运行平稳。与通用集装箱跨运车相比,仅仅是配置了液压缸及相应管路,省去了电动机、减速机、制动器及滚筒等常规配置,显著降低了整机自重及成本。该文献中起升机构的额定起重量为35t,起升高度为5m,保证轻型集装箱跨运车的安全性。
专利文献CN1785777A公开了一种跨运车,其主要结构件包括跨运车吊具、大车运行机构2、起升机构3和平移机构。该发明跨运车吊具1悬挂在起升机构3上,可由起升机构3带动起升或下降,另外还与平移机构相连可由平移机构带动作水平移动。该跨运车无论是起吊英尺集装箱还是英尺集装箱,吊具梁所受弯矩都相等,这样可使主梁的截面简单、截面积缩小,从而使整机重量减轻。另外,在起吊英尺集装箱时,吊箱的负荷由吊装组件中的支承块承担,升降油缸只承受转销箱的自重,因而油缸可以做得较小,份量轻。
如上可知,现有技术中对跨运车在结构进行优化,从而在稳定起升机构的同时尽量减轻跨运车的重量。然而现有的跨运车的重量仍然会在50-70t不等,例如专利文献CN105621263A中仅仅起升机构的重量就会达到35t,因此目前的跨运车仍在存在自重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跨运车,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跨运车,包括分布于跨运车底部的多个车轮组件以及吊具,跨运车省去独立的、用于升降吊具的起升机构,吊具设有与集装箱上的锁销孔匹配的转销,每个车轮组件中包含具有顶升功能的悬挂油缸以及车轮架,悬挂油缸安装在车轮架上,悬挂油缸处于第一顶升高度时,吊具位于第一固定高度,第一固定高度与预起吊的集装箱的高度相适应,使得吊具上的转销能够锁入所述集装箱中的锁销孔中,悬挂油缸处于第二顶升高度时,吊具被顶升至第二固定高度,第二固定高度高于第一固定高度。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有效降低跨运车自重,且能自主装卸集装箱,不需要其它起重设备协助,降低了能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跨运车,吊具位于第一固定高度时,第一固定高度与地面上的预起吊的集装箱的高度相适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跨运车,当吊具锁入所述集装箱的锁销孔,吊具位于第二固定高度时,被吊起的集装箱底部与地面间隙为150-2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975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