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载驱动模块总成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46171.8 | 申请日: | 2020-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151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建;张建伟;唐建;于兴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奥思伟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M7/00 | 分类号: | H02M7/00;H05K7/20 |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刘元慧 |
| 地址: | 310053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驱动 模块 总成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车载驱动模块总成,包括薄膜电容、IGBT单管、水冷板、驱动板,水冷板包括螺接设置的散热板及冷却底板,散热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导热垫,散热板上表面导热垫的两侧设置有绝缘导热片,散热板的两端设置有薄膜电容安装面,薄膜电容通过散热板上设置的薄膜电容安装面将IGBT单管压紧设置在薄膜电容与绝缘导热片之间,且薄膜电容的引脚与IGBT单管引脚穿过驱动板后用焊锡焊接成一体。本实用新型产品能确保上桥臂和下桥臂上的所有的IGBT单管上通过的电流一致性较好,且产品散热性能好,装配简单快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控制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驱动模块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车载电机控制器是由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模块,薄膜电容、驱动板、散热器、主控板、铜排等组成,根据客户需求设计做结构设计和调整,工作量较大,成本也较高。并且,现有技术中用于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连接的薄膜电容的散热性能较差,很容易导致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单管的损坏,致使整个系统失效;另外,现有的车载电机控制器散热器散热一般采用内部筋条结构,该种结构存在散热筋跟冷却水热交换不充分的问题,对 IGBT模块的冷却效果差,容易造成IGBT模块过温或者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载驱动模块总成,该总成将IGBT单管并联替代IGBT模块,用特殊设计的薄膜电容和IGBT单管进行焊接,最后将薄膜电容、IGBT单管、驱动板、水冷板形成一个驱动模块总成。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车载驱动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电容、并联设置的IGBT单管、水冷板、驱动板,所述水冷板包括螺接设置的散热板及冷却底板,所述散热板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部位置设置有导热垫,散热板上表面导热垫的两侧设置有绝缘导热片,散热板的两端设置有薄膜电容安装面,薄膜电容通过散热板上设置的薄膜电容安装面将IGBT单管压紧设置在薄膜电容与绝缘导热片之间,且薄膜电容的引脚与IGBT单管引脚穿过驱动板后用焊锡焊接成一体。
所述的车载驱动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电容包括壳体及通过环氧树脂灌封在壳体内部的三相输出铜排、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焊接设置在正极铜排和负极铜排之间的电芯,壳体的底面形成灌封面,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用于降低薄膜电容内部温度的导热组件。
所述的车载驱动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铜排上设置有正极引脚,所述负极铜排上设置有负极引脚,三相输出铜排的两侧分设有三相引脚,所述正极引脚和负极引脚分设在壳体的两侧,且与对应的三相引脚交叉排列。
所述的车载驱动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组件包括设置在正极铜排上的正极导热柱、设置在三相输出铜排上的三相导热柱,所述三相输出铜排上还设置有供正极导热柱通过的通孔,通孔与三相导热柱依次交叉设置,正极导热柱及三相导热柱上均设置有一圈凹槽,该凹槽灌封在环氧树脂内部,正极导热柱及三相导热柱的下端均凸出灌封面后与导热垫接触连接。
所述的车载驱动模块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IGBT单管通过压条压紧固定在绝缘导热片上,压条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散热板上, IGBT单管安装完成后,上桥臂IGBT单管的C极与薄膜电容的正极引脚对齐,上桥臂IGBT单管的e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对齐,下桥臂IGBT单管的C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对齐,下桥臂IGBT的e极与薄膜电容负极引脚对齐,所述驱动板包括上桥臂驱动板和下桥臂驱动板,上桥臂驱动板和下桥臂驱动板分别安装在薄膜电容两侧,保证薄膜电容的引脚和IGBT单管的引脚均插入两侧驱动板,且上桥臂驱动板上插入的上桥臂IGBT单管的C极与薄膜电容正极引脚之间、上桥臂IGBT单管的e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之间、下桥臂驱动板上插入的下桥臂IGBT单管的C极与薄膜电容的三相引脚之间、e极与薄膜电容负极引脚之间均焊接设置有表贴铜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奥思伟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奥思伟尔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61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气工程用可移动式电缆线辊支架
- 下一篇:一种竹木废料回收再生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