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导油及储油结构的减速器壳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42772.1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275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令民;纪玉龙;穆玉栋;袁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汽车零部件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57/04 | 分类号: | F16H57/04;F16H57/021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31 | 代理人: | 张晓丽 |
地址: | 266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导油 储油 结构 减速器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带导油及储油结构的减速器壳,该减速器壳一侧开设有导向轴承安装孔,所述导向轴承安装孔前侧设置有导向轴承安装座,所述导向轴承安装孔内部固定设置有导向轴承,所述导向轴承安装座上一体设置有竖向的挡油板,所述挡油板的后侧间隔设置在导向轴承安装孔的前方,所述挡油板的后侧与导向轴承的前端面之间围成储油池,所述导向轴承安装座右侧的上部一体设置有导油筋,所述导向轴承安装座顶部开设有与导向轴承安装孔连通的导油槽,所述导油筋左侧的底部与导油槽右侧壁的顶部平齐,所述挡油板顶部与导油槽右侧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借此,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将润滑油导入到导向轴承处,使得导向轴承受到润滑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带导油及储油结构的减速器壳。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汽车减速器壳内部的主、从动锥齿轮小偏置距,导向轴承处于从动锥齿轮偏中心的位置,无法受到从动锥齿轮工作时飞溅出来的润滑油进行润滑;同时,由于传统的减速器壳体内部的导向轴承座无法实现导油和储油的功能,因此无法将差速器工作时飞溅出的润滑油导流到导向轴承处对导向轴承进行润滑,而长期无润滑的工作状态下极易造成到导向轴承烧结的问题出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带导油及储油结构的减速器壳,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导向轴承无法受到润滑油润滑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导油及储油结构的减速器壳,该减速器壳一侧的下部开设有圆形的导向轴承安装孔,导向轴承安装孔前侧的周边一体设置有环状的导向轴承安装座,导向轴承安装座的内径小于导向轴承安装孔的直径,导向轴承安装孔内部固定设置有导向轴承,导向轴承的前端面和周边分别与导向轴承安装座的后侧和导向轴承安装孔的周边接触设置,导向轴承安装座一体设置有竖向的挡油板,挡油板的后侧间隔设置在导向轴承安装孔的前方,挡油板的后侧与导向轴承的前端面之间围成储油池,导向轴承安装座左侧的上一体设置有导油筋,导向轴承安装座顶部开设有与导向轴承安装孔连通的导油槽,导油筋左侧的底部与导油槽右侧壁的顶部平齐,挡油板顶部与导油槽右侧的底部之间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挡油板为铸造于导向轴承安装座上、导向轴承安装孔下侧的半月形筋板,导油筋为铸造于导向轴承安装座上的斜拉加强筋,导油槽为导向轴承安装孔上部的空缺,在工作过程中,差速器壳旋转搅动润滑油,润滑油飞溅抛洒至导向轴承安装座处,然后沿导油筋流动到导油槽处,通过导油槽导流至由挡油板和轴承的前端面之间形成的储油池内,并在储油池内进行存储,当车辆运行时,储油池中润滑油会被挡油板拦截,从而能够不断的对导向轴承进行润滑,导向轴承工作过程中储油池内部存储的润滑油可以实现导向轴承的润滑需求,减少导向轴承可能会出现的烧结等故障,降低导向轴承的故障率。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挡油板由导向轴承安装座的内侧面向导向轴承安装座的中心延伸形成,挡油板呈弧形且弧度小于轴承座安装孔的弧度,挡油板与导向轴承安装座一体设置,增加了挡油板的强度且节省成本。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挡油板垂直设置在导向轴承安装座的内侧面上,挡油板的后侧与导向轴承的前端面之间互相平行,挡油板与导向轴承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处倒角设置,由于挡油板与导向轴承之间的间隔设置形成储油池,因此挡油板与导向轴承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处倒角设置,可以避免润滑油在挡油板与导向轴承安装座之间的连接处聚集的情况出现。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储油池底壁所在处的高度低于导向轴承安装座内侧壁所在处的高度,储油池的底壁与导向轴承安装座的内侧壁形成高度差,储油池的深度大于导向轴承的厚度,通过储油池的设置,能更好的实现进入到储油池内部的润滑油的存储,能实现对导向轴承的润滑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导油筋倾斜设置在导向轴承安装座右侧的上部,导油筋的底部与导向轴承安装座右侧之间的夹角处于0°~90°之间,使得沿着导油筋流动的润滑油的动作更加流畅,避免润滑油在导油筋表面出现流动停滞的情况出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汽车零部件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汽车零部件科技创新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427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两级独立控制油缸结构
- 下一篇:一种手动阀简易固定用的防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