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变焦模塑眼镜3D复印智能制造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434706.X | 申请日: | 2020-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884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民;宋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B29C45/26 | 分类号: | B29C45/26;B29C45/27;B29L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变焦 眼镜 复印 智能 制造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出柔性变焦模塑眼镜3D复印智能制造装置,基本构成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又包括定模固定板、定模支座、定模基板以及凸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固定板、动模支座、动模基板以及凹模,所述凸模采用凸起的金属膜片,金属膜片后侧通过注油孔注入液压油填充,改变填充液压油的充填量及充填压力,利用金属膜片前后压差改变金属膜片所构成模具型腔的曲率。所述凹模设有镜片成型凹面,在凹面后方连接部分设有调整螺旋,用于调节凹模和凸模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不同厚度规格的型腔。本实用新型一套模具可以生产多种焦距的镜片,避免了为不同度数镜片制造大量模具造成的资源浪费,还可以进行产品规格的快速调整,具有更广范的个性化定制适应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透镜和眼镜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变焦模塑透镜3D复印智能制造技术。
背景技术
注射模塑成型(简称注塑成型)在现代制造业中应用越来越广。按照3D 打印增材制造的技术分类体系,注塑成型属于3D复印等材制造。3D复印特别适合大规模、低成本生产各类高精度的塑料制品和零部件。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及其在航空、航天、电子、机械及汽车等领域的交叉融合,注塑成型装备已成为现代制造业最重要的生产母机。注塑技术取代玻璃制品行业也成为了光学镜片生产的主要手段之一。
高分子材料的光学透镜和眼镜,采用注塑成型包括合模、注塑、保压、开模取件等步骤。制造技术水平的关键是基础材料和工艺装备,在工艺装备方面,模具系统是核心。国内外专利针对光学透镜和眼镜成型模具的改进主要聚焦在精度方面,例如专利314201821261837.1提供了一种高清镜片注塑成型模具,通过增加动模核心、液压油缸、限位螺钉和弹弓的配合实现了两次合模,使注塑成型的镜片达到高密度、高亮度的效果,解决了流纹夹线缩水等常见问题,合格率大幅度提升;专利314201820052671.6提供了一种用于注塑成型光学镜片的光学模具可提高注塑镜片的成型精度等。
但是,目前国内外现有技术都还只能做到一镜一模,而生产不同度数(焦距)镜片都需要制造相应的模具,生产成本高、效率低。因此,本实用新型创新提出变焦距型腔柔性模塑3D复印透镜的智能制造技术,同一套模具系统可生产出不同度数的镜片,不仅大幅度降低模具总体投入,省去换模时间,更有利于实现智能化云制造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柔性变焦模塑眼镜3D复印智能制造装置及方法,装置主要涉及模具系统,基本构成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又包括定模固定板、定模支座、定模基板以及凸模,所述动模包括动模固定板、动模支座、动模基板以及凹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模采用凸起的金属膜片,金属膜片后侧通过注油孔注入液压油填充,改变填充液压油的充填量及充填压力,利用金属膜片前后压差改变金属膜片所构成模具型腔的曲率。所述凹模设有镜片成型凹面,在凹面后方连接部分设有调整螺旋,用于调节凹模和凸模之间的距离从而得到不同厚度规格的型腔。金属膜片处还设有高精度的位移传感器,用于测量金属膜片的位移并转换为曲率,通过调节凸模后液压油的压力,使模具型腔得到不同的曲率,并通过凹模侧调节螺栓得到不同厚度的型腔,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基于实际的PVT特征参数,凹凸膜相互配合制造出不同曲率及厚度的镜片或眼镜,从而减少开新模费用以及换模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47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