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转轮式末端抛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432969.7 | 申请日: | 2020-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144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姚永胜;丁蛟腾;沈乐;赵蒙;马臻;范学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4B13/00 | 分类号: | B24B13/00;B24B47/12;B24B41/00;B24B41/02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邦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61211 | 代理人: | 董娜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转 轮式 末端 抛光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转轮式末端抛光装置,解决现有抛光装置易出现打滑;及抛光压力控制精度较低、对机床运行精度要求较高的问题。该装置包括法兰盘、力控单元、机架、电机、抛光轮、主传动轮及从传动轮,力控单元控制抛光压力,电机带动抛光轮旋转,实现光学元件材料去除。力控单元为输出端上下浮动式结构,不仅降低对运动执行机构的运动精度要求,还可实现高精度抛光压力控制。该抛光装置抛光压力控制精度高,去除函数稳定;去除函数接近高斯形,面形误差收敛快。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学元件表面加工装置,具体涉及一种自转轮式末端抛光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非球面光学元件的优异性能,使其在新一代光学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非球面的非一致曲率特点,其超精密加工技术一直制约着非球面的进一步发展及应用,如何大幅度提高光学非球面的面形误差收敛速度是一项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目前,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非球面加工领域,该技术利用检测得到的定量面形误差数据,结合去除函数与预设的加工路径,按照一定的算法求得驻留时间,使得面形误差逐步的收敛,最终达到加工要求。
轮式抛光是计算机控制光学表面成形技术的一种。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710549526.9)公开了一种轮式抛光装置,该装置通过长度调节机构使抛光带绷紧,电机带动抛光带旋转实现材料去除,当摩擦力较大时这种结构会打滑,且抛光压力是通过弹性橡胶轮的下压量控制,该抛光压力的控制精度比较低,对机床的运行精度要求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抛光装置通过电机带动抛光带旋转,在摩擦力较大时易出现打滑;以及抛光压力控制精度较低、对机床运行精度要求较高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转轮式末端抛光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转轮式末端抛光装置,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法兰盘、力控单元、机架、电机、抛光轮、主传动轮及从传动轮;
所述力控单元包括气缸、气缸活塞杆、比例阀、力传感器、连接板;所述气缸安装在法兰盘的底端;所述气缸活塞杆的顶端部设有活塞头,活塞头将气缸内部分为上腔和下腔;其底端伸出气缸与力传感器连接;
所述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端与比例阀的输入端连接,比例阀的两个出口分别连接上腔和下腔;所述连接板安装在力传感器的底端;
所述机架安装在连接板的底端;所述电机安装在机架上;所述抛光轮通过轮轴安装在机架的下部;所述主传动轮安装在电机输出端,所述从传动轮安装在轮轴上,主传动轮和从传动轮通过传动带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包括固定连接的上部安装板、中部电机安装体、平行设置的2个下部支板;
所述上部安装板与连接板底端连接;
电机安装在所述中部电机安装体内;
所述2个下部支板设于中部电机安装体的底端,2个下部支板分别设有一个第一通孔,两个第一通孔同轴;
轮轴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穿设在2个下部支板上,其可相对下部支板转动;
所述抛光轮固设在轮轴上,且位于2个下部支板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抛光轮为双层结构,其包括轮毂、粘接在轮毂外表面的抛光垫;
所述抛光垫为聚氨酯或阻尼布材料。
进一步地,所述轮毂的截面呈表面中心高、边缘低的弧形轮廓。
进一步地,所述轮轴通过轴承安装在2个下部支板上;
所述抛光轮通过键或螺栓安装在轮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43296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