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焊缝的柔性打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368425.9 | 申请日: | 2020-03-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265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1 |
| 发明(设计)人: | 邰文涛;陈守军;芮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哈工易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4B21/00 | 分类号: | B24B21/00;B24B21/18;B24B41/02;B24B55/04;B24B55/08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丰叶 |
| 地址: | 215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焊缝 柔性 打磨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焊缝的柔性打磨装置,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供自适应组件安装,自适应组件上设置打磨组件,打磨组价在自适应组件的控制下,能进行柔性打磨,自适应组件包括固定杆,固定杆的一端与安装支架铰接,固定杆的另一端与ACF组件铰接设置,且ACF组件的另一端与安装支架铰接,同时在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打磨组件,且在所述ACF组件的调节下,打磨组件能进行柔性打磨。固定杆和ACF组件铰接,且固定杆和ACF组件还均与安装支架铰接,同时ACF组件能发生形变,即能改变固定杆与ACF组件铰接位置的移动,从而实现打磨组件的柔性打磨,且实现多角度打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复合型的自适应焊缝的柔性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焊接是一种在工业生产中常用的固定加工方式,焊接时,会在两个零件的连接位置有焊缝,但是焊缝的出现也使的零件的连接不美观,因此为了保证零件的光滑和美观,一般还需要对焊缝进行打磨。传统的焊缝打磨方式,是需要人工把持打磨机,对焊缝进行打磨,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花火和粉尘,这部分污染对人体的伤害比较大,而且手工打磨需要在高速运转下,人为控制打磨设备,依赖于打磨人员的技能熟练程度,而且打磨的外观和水平不一致,特别是打磨过程的安全系数低,极易发生事故。
因此本实用新型发明人,针对上述手工打磨存在的问题,旨在发明一种自适应焊缝的柔性打磨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适应焊缝的柔性打磨装置。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适应焊缝的柔性打磨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供自适应组件安装,且所述自适应组件上设置打磨组件,且所述打磨组件在自适应组件的控制下,能进行柔性打磨,所述自适应组件包括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安装支架铰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ACF组件铰接设置,且所述ACF组件的另一端与安装支架铰接,同时在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固定设置打磨组件,且在所述ACF组件的调节下,所述打磨组件能进行柔性打磨。
优选地,所述ACF组件的两端的铰接均通过轴座组合件实现,所述轴座组合件包括固定轴座、活动轴座和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连接固定轴座和活动轴座,并能使二者发生转动,且所述ACF组件的两端均连接活动轴座,一个所述固定轴座与安装支架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轴座与固定杆固定连接。即通过两个轴座组合件实现了ACF组件的铰接,ACF组件是一种活性触觉法兰,也是高精度触觉法兰,能感知打磨组件的打磨程度,并控制打磨组件发生移动。
优选地,在两个所述活动轴座之间还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其中一个活动轴座连接,并能与另一个所述活动轴座抵靠。即保证ACF组件的安全运行,实现了ACF组件的行程调节。
优选地,所述打磨组件包括打磨电机、止位轮、从动轮和张紧部,所述打磨电机能驱动止位轮,所述止位轮和从动轮之间通过砂带连接,并通过所述砂带进行打磨,所述张紧部能调节从动轮,并使所述砂带张紧。打磨组件是相对成熟的部件,故只做简单描述。
优选地,在所述张紧部的位置还设置有气缸,所述气缸能使所述张紧部带动从动轮朝止位轮方向运动。即方便后续的砂带的更换。
优选地,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固定底板和连杆,且所述连杆垂直固定设置在固定底板上,所述自适应组件的固定杆铰接在固定底板上,所述ACF组件的一个轴座组合件的固定轴座固定设置在连杆上。垂直设置的连杆和固定底板,能保证ACF组件在运行时,避免不必要的路径,实现更高效的柔性打磨。
优选地,所述固定底板还连接有连接法兰。通过连接法兰可以将柔性打磨装置进行组装,提高并方便了柔性打磨装置的使用。
优选地,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还可以活动设置除尘罩,所述除尘罩的开口朝向砂带。即除尘罩能将来自砂带部分的杂质收集,甚至在除尘罩部分设置气泵,能吸取砂带部分的杂质,保证打磨处理环境的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哈工易科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哈工易科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684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驾驶人为信息采集系统
- 下一篇:一种空气滤芯器谐振室注塑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