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55212.2 | 申请日: | 2020-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028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斌;王志伟;罗鹏;赵鹏;郭小雄;马召辉;王子洪;杜晓燕;安哲立;邹文浩;马超锋;付兵先;常凯;李尧;李秋菊;张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G01M9/00;G01M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模块 拼装 隧道 火灾 模型 试验 系统 火源 区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包括:模块本体,模块本体包括模块框架、顶板和底板,模块框架为拱形框架,顶板为弧形折弯板,底板为U型板,且顶板和底板分别适配安装在模块框架的顶部和底部,底板侧壁上还开设有燃烧口;推拉抽屉,推拉抽屉滑动连接在燃烧口处,且推拉抽屉内安装有燃烧装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易于拼装,便于操作,保温绝热性能和高温绝热性能较强,能够充分满足小尺寸模拟试验系统在火灾安全试验中对火源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火灾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
背景技术
当前,随着我国铁路建设行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境内铁路隧道的数量和长度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还带来了诸多的安全隐患如火灾隐患等。为了研究不同类型的隧道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烟气的流动规律及通风策略等,设计一种与实际隧道形状结构相同的隧道结构模型进行火灾试验,能够有效地用来指导隧道实际运营过程中对于通风及排烟模式的结构设计,从而提高铁路隧道运营的安全性及解决火灾事故的高效性。
然而,虽然开展全尺寸的隧道火灾研究是最直接的研究手段,但是由于隧道结构的特殊性及巨大的长宽比特征,导致全尺寸隧道试验不仅规模大,操作难,成本高,而且很难获得大量准确的实验数据,因此,小尺寸的模拟试验研究在针对隧道火灾的研究方法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小尺寸模拟试验系统能够有效地研究分析模拟试验隧道内的烟气流动规律及通风情况,小尺寸模拟试验系统往往是由多个试验系统模块拼接搭建组装而成,然而由于需要在隧道火灾试验系统内预留出火源区域,才能完成对铁路隧道内的火灾场景进行模拟,而现有的小尺寸模拟试验系统大多结构复杂、拼接困难、搭建耗时,且火源区域模块的保温绝热性能较弱,高温绝热性能弱,不便于监测观察等缺陷,为火灾安全试验带来了极大地不便。
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拼装,保温绝热性能和高温绝热性能较强的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小尺寸模拟试验系统的火源区域模块结构复杂、拼装困难、高温绝热性差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易于拼装,保温绝热性能和高温绝热性能较强的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包括:
模块本体,所述模块本体包括模块框架、顶板和底板,所述模块框架为拱形框架,所述顶板为弧形折弯板,所述底板为U型板,且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分别适配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底板侧壁上还开设有燃烧口;
推拉抽屉,所述推拉抽屉滑动连接在所述燃烧口处,且所述推拉抽屉内安装有燃烧装置。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该火源区域模块通过利用模块框架以及分别适配安装在模块框架顶部和底部的顶板和底板,使得该火源区域模块结构简单且拼装方便,拼装后结构紧凑性好、稳定性强,通过在模块本体侧壁上设置滑动连接的推拉抽屉以及设于推拉抽屉内的燃烧装置,使得该火源区域模块能够有效满足对于整体隧道火灾试验系统的火源供应,且利用该火源区域模块方便试验人员操作,能够有效避免试验操作人员不慎发生烫伤,安全性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模块拼装式隧道火灾模型试验系统火源区域模块,不仅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而且易于拼装,便于操作,能够充分满足小尺寸模拟试验系统在火灾安全试验中对火源的需求,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均为双层,且双层所述顶板和双层所述底板分别适配安装在所述模块框架的顶部和底部,且双层所述顶板之间和双层所述底板之间均形成有空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5521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