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硼掺杂金刚石电极有效
申请号: | 202020330028.2 | 申请日: | 2020-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72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王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梁学院 |
主分类号: | C02F1/461 | 分类号: | C02F1/461;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3000 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掺杂 金刚石 电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硼掺杂金刚石电极,涉及新型电极材料领域,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硼掺杂金刚石薄膜层,所述基层由第一被碳化金属层、第二被碳化金属层、第三被碳化金属层和第四被碳化金属层组成,所述第二被碳化金属层设置在第一被碳化金属层的外表面,所述第三被碳化金属层设置在第二被碳化金属层的外表面。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被碳化金属层、第二被碳化金属层、第三被碳化金属层和第四被碳化金属层,基层由多层被碳化金属材料组成,增强了金刚石与基层的附着力,使得结构更稳定,通过设置圆柱状的基层、凸起和修复层,大大增强了电极的比表面积,促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电极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硼掺杂金刚石电极。
背景技术
近年来,掺硼金刚石电极由于其表面的掺硼金刚石材料(BDD)具有高电化学氧化电位、稳定的化学性质和抗腐蚀性、以及宽电势窗口和高析氧电位等优点,因而在电化学降解各种高浓度有机废水领域的应用研究中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然而尽管掺硼金刚石电极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但研究显示在高电压和高电流密度条件下处理废水有机物的过程中,电极仍会被腐蚀,严重影响电极的广泛使用,并且现有的掺硼金刚石电极大多为片状,电极的比表面积较小,不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因此,发明一种硼掺杂金刚石电极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硼掺杂金刚石电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硼掺杂金刚石电极,包括基层,所述基层的外表面设置有硼掺杂金刚石薄膜层,所述基层由第一被碳化金属层、第二被碳化金属层、第三被碳化金属层和第四被碳化金属层组成,所述第二被碳化金属层设置在第一被碳化金属层的外表面,所述第三被碳化金属层设置在第二被碳化金属层的外表面,所述第四被碳化金属层设置在第三被碳化金属层的外表面,所述硼掺杂金刚石薄膜层包括平铺薄膜层和凸起,所述凸起设置为多个,多个所述凸起设置在平铺薄膜层的外表面,所述硼掺杂金刚石薄膜层的外表面设置有修复层,所述修复层包括第一纳米粒子层和第二纳米粒子层。
可选的,所述基层的形状设为圆柱状,所述基层中掺杂有硼元素。
可选的,所述第一被碳化金属层采用的材料为碳化钛,所述第二被碳化金属层采用的材料为碳化铌。
可选的,所述第三被碳化金属层采用的材料为碳化钽,所述第四被碳化金属层采用的材料为碳化钨。
可选的,所述凸起的形状为棱柱状、圆锥状或球状,所述凸起的高度为50nm-2.5μm。
可选的,所述平铺薄膜层的厚度为2-6μm,所述修复层采用纳米铂、纳米金、纳米银或纳米镍。
可选的,所述第一纳米粒子层设置在平铺薄膜层的外表面,所述第二纳米粒子层设置在凸起的外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第一被碳化金属层、第二被碳化金属层、第三被碳化金属层和第四被碳化金属层,基层由多层被碳化金属材料组成,增强了金刚石与基层的附着力,使得结构更稳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圆柱状的基层、凸起和修复层,大大增强了电极的比表面积,促使其发挥更好的作用,修复层的第一纳米粒子层和第二纳米粒子层不仅增强了电极的比表面积,还提高了电极的灵敏度,对电极表面进行保护,提高其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硼掺杂金刚石薄膜层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梁学院,未经吕梁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3300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