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63216.8 | 申请日: | 2020-03-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32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郜玉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天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08;F16M11/18;F16F15/04;G06K9/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智多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70 | 代理人: | 徐媛媛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机器人 视角 识别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镜头支架的背面与两齿轨固定连接,齿轨下方在第一支座上设有齿轨沉孔,齿轨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转轴传动连接,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转轴连接,另一端设有隔挡块,第一支座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穿过第二支座表面的轴承并向下延伸,第二支座内设有内置电机与锥齿,内置电机通过锥齿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该新型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结构稳定使用简单,不仅能够360°旋转,还能调节高度,增大镜头视角范围,适合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镜头视角调节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在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技术中,虹膜识别技术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兴起的先进技术,该技术通过图像传感器捕获虹膜图像,再对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和识别,最后判断出使用者的身份,该技术仅有百万分之一的差错率,远远低于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其他已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技术水平也在不断趋于成熟,相关产品也迅速普遍推广。在利用虹膜识别技术进行身份鉴定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镜头视角的识别区域有限,范围较小,一旦装置高度不够难以取得上层信息,使用不便,且装置整体角度不易调节,想要取得周围信息时需要调整装置整体角度,费时费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稳定,能够360°旋转且能够调节镜头的高度,能够使镜头全方位视角识别的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所述镜头支架的底部与支撑柱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柱的另一端落入第一支座的沉孔内,所述支撑柱的周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镜头支架的背面与两齿轨固定连接,所述齿轨下方在第一支座上设有齿轨沉孔,所述齿轨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所述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转轴传动连接,所述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转轴连接,所述转轴另一端设有隔挡块,所述第一支座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所述转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所述连接轴穿过第二支座表面的轴承并向下延伸,所述第二支座内设有内置电机与锥齿,所述内置电机通过锥齿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镜头支架上设有若干镜头识别孔。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设有第一同步齿轮放置槽和第二同步齿轮放置槽,所述同步齿轮分别设置在第一同步齿轮放置槽与第二同步齿轮放置槽内。
优选的,所述电机转轴通过配合键与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通过一侧的电机正反转控制器来控制电机的正反转。
优选的,所述支撑柱在第一支座内的长度与齿轨沉孔的深度一致。
优选的,所述电机与第二支座内的内置电机分别与电源连接。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包括镜头支架,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镜头支架的背面与两齿轨固定连接,齿轨下方在第一支座上设有齿轨沉孔,齿轨的下方分别设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之间通过转轴传动连接,转轴的一端与电机的电机转轴连接,另一端设有隔挡块,第一支座的底面通过固定螺栓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与连接轴固定连接,连接轴穿过第二支座表面的轴承并向下延伸,第二支座内设有内置电机与锥齿,内置电机通过锥齿与连接轴可转动连接;该新型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结构稳定使用简单,不仅能够360°旋转,还能调节高度,增大镜头视角范围,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移动机器人全视角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天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天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632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