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视觉和触觉的物体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251462.1 | 申请日: | 2020-03-0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43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宏伟;王强;胥薇;任艳;徐云龙;任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30 | 分类号: | G01B11/30;G01B21/30 |
代理公司: | 天津铂茂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41 | 代理人: | 张天翔 |
地址: | 215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视觉 触觉 物体 检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和触觉的物体检测装置,涉及物体检测装置领域,针对现有工件物体粗糙度检测装置一般都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主框,所述主框的前、后两侧内壁均设置有红外线粗糙度测量仪,所述主框的上内壁设置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下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框下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扭矩传感器,所述电机箱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滚筒,所述主框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壁设置与第二液压杆。本装置具有使用高效,自动化程度高,且检测结果精确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体检测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视觉和触觉的物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随着模具加工制造业的发展,对模具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工件表面粗糙度检测装置要求非常严格,目前的工件粗糙度检测装置一般分为手工检测装置和机器检测装置。
现有技术中有以下不足:手工检测装置测量方式不灵活,测量范围较小,降低测量精度,而机器检测装置价格昂贵,测量的精度往往会由于系统不稳定和模拟信号误差较大而测量出的粗糙度数据不够精确,且测量出的数据往往会由于粗糙度装置本身产生的晃动或不稳而产生较大的误差。因此提出一种基于视觉和触觉的物体检测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基于视觉和触觉的物体检测装置,解决了现有工件物体粗糙度检测装置一般都误差大,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视觉和触觉的物体检测装置,包括主框,所述主框的前、后两侧内壁均设置有红外线粗糙度测量仪,所述主框的上内壁设置有第一液压杆,且第一液压杆的下端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下表面的后侧固定连接有安装座,所述安装框下表面的前侧固定连接有电机箱,所述电机箱内设置有电机,且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扭矩传感器,所述电机箱与安装座之间设置有滚筒,所述主框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槽体,所述槽体的内壁设置与第二液压杆,且第二液压杆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竖板,所述竖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上活动连接有转板,所述主框内设置有搁置框,所述搁置框的左、右两侧均活动连接有压板,且搁置框的内底壁设置与多个压力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滚筒的后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在固定座上。
优选的,所述滚筒的前端通过扭矩传感器与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优选的,左、右两个所述竖板互相靠近的一侧面的前、后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且搁置框的左、右两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转板的一段通过固定座互动连接在竖板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各自一侧搁置框上的固定座上。
优选的,所述压板通过铰链活动连接在搁置框上,且铰链为弹簧铰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主框、红外线粗糙度测量仪、安装框、安装座、电机箱、滚筒、槽体、竖板、固定座、转板、搁置框、压板,使得本装置可以通过将工件放置在搁置框上表面,在通过压板进行夹持,然后通过左、右两个的第二液压杆拉动转板移动,进而可以通过转板带动搁置框上下移动,进而通过前后两侧内壁设置的红外线粗糙度测量仪对工件表面的粗糙度进行测量,可以通过第一液压杆将滚筒下推,通过电机带动滚筒转动,再通过压力传感器测量在不同的压力下,扭矩传感器测得的不同的扭矩,测算出摩擦力以计算粗糙度。
使得本装置具有使用高效,自动化程度高,且检测结果精确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视觉和触觉的物体检测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未经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514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