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43797.9 | 申请日: | 2020-03-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6782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 发明(设计)人: | 凌正刚;陈茂林;周庆;桂仲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5J11/00 | 分类号: | B25J11/00;B25J5/02;B25J19/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佳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66 | 代理人: | 邹翠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龙***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隧道 轨道 检测 机器人 驱动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箱,固定在驱动箱上、且沿轨道方向行进的轮毂电机,设置在驱动箱的底部、且与轮毂电机匹配限位在轨道上的第二轴承,滑动接触在轨道上、且轴承端部贯穿驱动箱设置的被动轮,设置驱动箱的底部、且与被动轮匹配限位在轨道上的第一轴承,以及固定在驱动箱上、且采用电缆分别与轮毂电机和电子仓连接的连接端口。通过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功能齐全、设备投入成本低等优点,在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铁路工程的不断发展,铁路里程也不断增加;根据铁路检测维护的要求,需要对铁路线进行定期或/和不定期检测,目前,现有技术中的铁路线多采用人工或者半自动检测,其检测效率极低,且需要较长的时间;与此同时,现有技术中的隧道轨道的轨道检测和轨道管片表面缺陷检测为独立且分开的,且轨道管片表面缺陷检测设备较为复杂;不仅如此,现有技术中的一些铁路线检测设备功能较为简单,无法实现对轨道板、接触网、隧道拱顶、轨道附属结构的高效全面缺陷检测。
为此,申请人特提出了一种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其包括车架,一一对应固定在车架的两端、并与道轨限位滑动、且结构相同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底部与第一驱动机构固定连接、且用于拍摄轨道一侧的图像的第一轨道面采集组件,底部与第二驱动机构固定连接、用于拍摄轨道另一侧的图像、且与第一轨道面采集组件结构相同的第二轨道面采集组件,底部固定在车架的中部、用于拍摄隧道拱顶的图像的拱顶采集组件,以及跨接固定在车架上、且分别与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第一轨道面采集组件、拱顶采集组件和第二轨道面采集组件电气连接的电子仓。但是,市面上并无与之匹配的驱动机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所述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设置有车架和电子仓,所述车架的两端一一对应设置有与道轨限位滑动、且结构相同的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箱,固定在驱动箱上、且沿轨道方向行进的轮毂电机,设置在驱动箱的底部、且与轮毂电机匹配限位在轨道上的第二轴承,滑动接触在轨道上、且轴承端部贯穿驱动箱设置的被动轮,设置驱动箱的底部、且与被动轮匹配限位在轨道上的第一轴承,以及固定在驱动箱上、且采用电缆分别与轮毂电机和电子仓连接的连接端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箱内、且与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一车架安装座和第二车架安装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箱内、且与被动轮的轴承端部同轴连接的主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的从动齿轮,以及固定在驱动箱内、且与从动齿轮同轴连接的编码器。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箱内的轨道采集安装座。
优选地,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还包括设置在驱动箱的顶部的吊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采用平行布设的两根支撑柱作为车架,并且利用电子仓作为跨接连接组件;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支撑连接强度,又能减轻重量;与此同时,驱动机构内设置有与支撑柱固定连接的车架安装座,其连接可靠。
(2)本实用新型巧妙地采用轮毂电机作为行进驱动,并且利用轮毂电机与第一轴承、被动轮与第二轴承在轨道上限位滑动,保证用于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沿轨道方向移动;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与第二驱动机构的轮毂电机对角布设,其保证用于隧道轨道检测机器人的驱动机构能沿轨道方向前进、后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圭目机器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437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型夹具
- 下一篇:一种新型废水处理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