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27501.4 | 申请日: | 2020-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8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泽;常宏涛;李嘉琦;王世业;李培军;李勇;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E21F1/12;E21F5/04;E21F17/02;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火灾 烟气 智能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排烟系统、控烟系统、支撑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排烟系统包括排烟管道、排烟风门和排烟风机;控烟系统包括控烟水管、喷头和供水管;支撑系统将排烟系统和控烟系统安装在隧道拱顶中部;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阀门和控制中心,智能阀门包括电磁吸附装置、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报警器,通过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探测火情,向洞内外人员报警,通过电磁吸附装置打开排烟风门,控制中心启动排烟风门和喷头,降低隧道内火场温度,迅速排出烟气,为隧道内人员争取时间,提高人员存活率,具备自动触发功能,减少系统反应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消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新建隧道的规模迅速扩大,长大隧道的数量更是迅猛增长。长大隧道内空间狭长且相对封闭,可供人员疏散的出口有限,一旦发生火灾,隧道内会迅速充满烟气,火灾产生的大量有毒烟气无法迅速排出隧道,可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另外,目前国内隧道大部分隧道内通风采用纵向通风,在发生火灾时隧道内风机作业会导致烟气会沿隧道向火源点下风口迅速扩散,导致火源点下风口人员逃生时间进一步缩短,产生人员伤亡。
通过上述分析认为,火灾烟气控制对于隧道消防安全非常重要,尤其在疏散口有限的长大隧道,采用快速有效的隧道火灾烟气控制系统,及早的限制火灾烟气产生和排出尤为重要,也是保障隧道内人员和财产安全的关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解决现存隧道消防烟气控制不良的问题,能快速控制火情,提升隧道火灾时消防水平,并降低避险人员的安全风险。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排烟系统、控烟系统、支撑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
排烟系统包括排烟风机、排烟风门和多节可拆卸连接的排烟管道,排烟风机安装在隧道洞口或竖井处,排烟风门安装在排烟管道上;
控烟系统包括控烟水管和供水管,控烟水管设于固定支架外侧,在控烟水管上设有多个喷头,供水管一端与控烟水管连接,另一端连接水源;
支撑系统固定安装在隧道拱顶,包括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放置排烟管道和控烟水管;
智能控制系统包括智能阀门和控制中心,智能阀门与控制中心连接,用于监测隧道内是否发生火灾;
智能阀门安装在排烟风门一侧,排烟风机及喷头均与控制中心连接。
进一步,智能阀门包括电磁吸附装置、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报警器和为电磁吸附装置供电的电池;
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控制中心连接;
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电磁吸附装置连接;
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均与报警器连接。
进一步,排烟风门一侧与排烟管道铰接,另一侧通过电磁吸附装置与排烟管道连接。
进一步,排烟管道上部为圆弧形,下部为方形。
进一步,每节排烟管道的一端为管节承口,另一端为管节插口,相邻管节通过管节插口和管节承口连接。
进一步,固定支架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底板与两个侧板形成用于放置排烟管道的容纳槽;
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与底板垂直连接,第二侧板与第一侧板垂直连接,第二侧板通过螺栓固定于隧道拱顶。
进一步,当底板伸出侧板一段距离时,在底板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板,挡板与底板垂直连接,挡板、底板与侧板共同形成用于放置控烟水管的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7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换砂轮的打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