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227501.4 | 申请日: | 2020-02-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482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梦泽;常宏涛;李嘉琦;王世业;李培军;李勇;刘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安大学 |
| 主分类号: | E21F1/08 | 分类号: | E21F1/08;E21F1/12;E21F5/04;E21F17/02;E21F17/18 |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李晓晓 |
| 地址: | 710064***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火灾 烟气 智能 控制系统 | ||
1.一种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排烟系统(1)、控烟系统(2)、支撑系统(3)和智能控制系统(4);
排烟系统(1)包括排烟风机(13)、排烟风门(12)和多节可拆卸连接的排烟管道(11),排烟风机(13)安装在隧道洞口或竖井处,排烟风门(12)安装在排烟管道(11)上;
控烟系统(2)包括控烟水管(21)和供水管(23),控烟水管(21)设于固定支架外侧,在控烟水管(21)上设有多个喷头(22),供水管(23)一端与控烟水管(21)连接,另一端连接水源;
支撑系统(3)固定安装在隧道拱顶,包括多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用于放置排烟管道(11)和控烟水管(21);
智能控制系统(4)包括智能阀门(41)和控制中心(42),智能阀门(41)与控制中心(42)连接,用于监测隧道内是否发生火灾;
智能阀门(41)安装在排烟风门(12)一侧,排烟风机(13)及喷头(22)均与控制中心(42)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阀门(41)包括电磁吸附装置(43)、温度传感器(44)、烟雾传感器(45)、报警器(46)和为电磁吸附装置(43)供电的电池;
温度传感器(44)和烟雾传感器(45)均与控制中心(42)连接;
温度传感器(44)和烟雾传感器(45)均与电磁吸附装置(43)连接;
温度传感器(44)和烟雾传感器(45)均与报警器(46)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排烟风门(12)一侧与排烟管道(11)铰接,另一侧通过电磁吸附装置(43)与排烟管道(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排烟管道(11)上部为圆弧形,下部为方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每节排烟管道(11)的一端为管节承口(16),另一端为管节插口(15),相邻管节通过管节插口(15)和管节承口(16)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包括底板(31)和两个侧板(32),底板(31)与两个侧板(32)形成用于放置排烟管道(11)的容纳槽;
侧板(32)包括第一侧板(321)和第二侧板(322),第一侧板(321)与底板(31)垂直连接,第二侧板(322)与第一侧板(321)垂直连接,第二侧板(322)通过螺栓(34)固定于隧道拱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当底板(31)伸出侧板(32)一段距离时,在底板(31)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挡板(33),挡板(33)与底板(31)垂直连接,挡板(33)、底板(31)与侧板(32)共同形成用于放置控烟水管(21)的槽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喷头(22)采用细水雾喷头,均匀布设在控烟水管(21)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水源采用消防用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火灾烟气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控制中心(42)采用ASW1000通风控制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安大学,未经长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22750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管切割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动换砂轮的打磨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