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身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96886.2 | 申请日: | 2020-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4351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建龙;李云飞;李为强;张利国;郝志磊;张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0R19/02;B60Q1/26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曹芸丽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后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身,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部结构包括连接于车身的两个侧围之间的后保险杠,以及于后保险杠和各侧侧围之间分别安装的侧围尾灯,后保险杠和各侧围尾灯之间均配置有定位结构,且定位结构包括构造于侧围尾灯上的定位件,以及构造于后保险杠上的定位槽,并因后保险杠于车身上的安装,定位件嵌置于定位槽中,以构成后保险杠于车身的宽度方向的定位。本实用新型的车身后部结构,可缩短后保险杠与侧围尾灯对齐度的尺寸链链环,减少影响因素,简单有效的解决对齐度问题;其次无需过分依赖白车身精度、后保险杠精度、侧围尾灯精度,降低整改成本,提升产品外观精致感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车身后部结构的车身。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车型,后背门两侧缝隙自上而下的均匀度是外观精致感知评价非常重要的一项指标。后背门两侧的缝隙具体涉及侧围、后背门饰板、后背门、侧围尾灯、后背门尾灯和后背门等零件,由于涉及零件数量较多、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后背门两侧缝隙自上而下的均匀度是每个车型在试生产阶段需要解决的难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的做法有以下几种:1、利用后保险杠与侧围配合处侧围提供的车身宽度方向定位面,作为后保险杠于车身宽度方向的控制基准;2、将尾灯座板处的后保险杠安装孔的于车身宽度方向的孔径减小,使其具有定位后保险杠于车身宽度方向位置的作用;3、将后围钣金处的后保险杠安装孔的孔径减小,使其具有定位后保险杠于车辆宽度方向位置的作用;4、靠现场人工调整装配。
然而,以上方法还存在如下缺点:1、后保险杠于车身宽度方向定位的有效性差;2、严重依赖车身精度(提升精度耗成本);3、生产节拍增长且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后部结构,以保证后背门两侧缝隙自上而下的均匀度,提升其外观精致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身后部结构,包括连接于车身的两个侧围之间的后保险杠,以及于所述后保险杠和各侧所述侧围之间分别安装的侧围尾灯,所述后保险杠和各所述侧围尾灯之间均配置有定位结构,且所述定位结构包括构造于所述侧围尾灯上的定位件,以及构造于所述后保险杠上的定位槽,并因所述后保险杠于所述车身上的安装,所述定位件嵌置于所述定位槽中,以构成所述后保险杠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尾灯包括灯壳,所述定位件位于所述灯壳的下表面上,并自所述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为薄壁件。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的横截面呈“U”形,并包括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间距设置的两个限位板,以及连接于两个所述限位板之间的连接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定位件和所述灯壳的下表面之间连接有加强件。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件为连接于所述定位件和所述下表面之间的两个,且两个所述加强件于所述车身的宽度方向间距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槽具有朝向车身前部设置的开口,且因所述后保险杠于所述车身上的安装,所述定位件由所述开口嵌置于所述定位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侧围、所述侧围尾灯和所述后保险杠三者具有共面设置的配合面,所述定位结构与所述配合面之间的距离为25mm-35mm。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与所述灯壳的外表面之间的距离为25mm-35mm。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96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方便回收利用的新型工业油烟净化器
- 下一篇:一种混凝土连体筒仓加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