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铁路碴石的捣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81201.7 | 申请日: | 2020-0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8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曾华山;王焕乾;谢萍娟;刘飞;辛其其;林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27/16 | 分类号: | E01B27/16;E01B27/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铁路 装置 | ||
1.一种应用于铁路碴石的捣固装置,它是由提吊式支撑架体、架体抖动机构、拨料机构、导向轨轮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
吊式支撑架体用于安装架体抖动机构、拨料机构,导向轨轮机构安装于吊式支撑架体的底部四角区域,导向轨轮机构能碾压着铁轨的两侧面滚动,导向轨轮机构能引导碴石捣固装置整体沿着铁轨前进或者后退,架体抖动机构能使碴石捣固装置整体产生抖动,碴石捣固装置中的拨料机构在抖动状态下能顺利地向下插入松散的碴石中,拨料机构中的两对拨料爪运行时能将松散的碴石拨拢在一起;
其中,提吊式支撑架体包括一根横向主梁(B11)、四根横向副梁(B13)、四根竖向轨杆(B14)、目字型底架(B15),横向主梁(B11)的顶面中部焊接有左右两块平行的竖向串轴板一(B111),竖向串轴板一(B111)与吊座的底部之间通过栓杆一实现活动连接,横向主梁(B11)呈左右水平走向;
横向主梁(B11)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一组竖向串轴板二,每组竖向串轴板二均是由左右两个钢支撑牛腿(B12)组成,位于左侧的钢支撑牛腿之间串接有一根栓杆二,位于右侧的钢支撑牛腿之间串接有一根栓杆三,每组竖向串轴板二均焊接有前后两根横向副梁(B13),每根横向副梁(B13)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四根横向副梁(B13)与横向主梁(B11)之间组合形成工字型顶架;
每根横向副梁(B13)的外端头均串接有一根竖向轨杆(B14)并且通过锁紧螺母实现紧固,四根竖向轨杆(B14)之间相互平行,位于左侧的前后两根竖向轨杆为第一组导向杆,位于右侧的前后两根竖向轨杆为第二组导向杆;
目字型底架(B15)是由四根边槽钢和两根肋槽钢通过焊接紧固而成的目字型框架,四根竖向轨杆(B14)的底杆端通过螺栓均紧固于目字型底架(B15)的顶部;
其中,拨料机构包括升降座(B21)、横向连板(B22)、竖向升降油缸(B23)、两对拨料爪(B24)、横向拨料控制油缸(B25)、斜向牵拉杆(B26),第一升降座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组导向杆活动套接,第二升降座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组导向杆活动套接,第一升降座、第二升降座均呈前后水平纵深走向,第一升降座与第二升降座之间焊接有一块横向连板(B22)从而组合形成升降平台;
第一升降座的顶面中部通过螺栓立置有第一竖向升降油缸,第一竖向升降油缸的活塞杆朝上,第一竖向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端头向上与栓杆二的中部实现活动套接;
第二升降座的顶面中部通过螺栓立置有第二竖向升降油缸;第二竖向升降油缸的活塞杆朝上,第二竖向升降油缸的活塞杆端头向上与栓杆三的中部实现活动套接;
第一竖向升降油缸、第二竖向升降油缸通过活塞杆的伸缩能控制升降平台沿着四根竖向轨杆(B14)作升/降移动;
第一升降座左侧壁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一根轴杆一,每根轴杆一均活动套接有一根爪杆一,前后两根爪杆一组合形成第一对拨料爪;
每根爪杆一的顶端均串接有一根轴杆二,第一对拨料爪的顶端通过轴杆二安装有第一横向拨料控制油缸,其中一根爪杆一的外侧面上端以及另一根爪杆一的外侧面下端均焊接有一根轴杆三,第一对拨料爪通过轴杆三安装有一根斜向牵拉杆一;
第一横向拨料控制油缸活塞杆的伸缩能控制第一对拨料爪的开/合,斜向牵拉杆一能起到辅助第一对拨料爪开/合的作用;
第二升降座右侧壁的两侧分别焊接有一根轴杆四,每根轴杆四均活动套接有一根爪杆二,前后两根爪杆二组合形成第二对拨料爪;
每根爪杆二的顶端均串接有一根轴杆五,第二对拨料爪的顶端通过轴杆五安装有第二横向拨料控制油缸,其中一根爪杆二的外侧面上端以及另一根爪杆二的外侧面下端均焊接有一根轴杆六,第二对拨料爪通过轴杆六安装有一根斜向牵拉杆二;
第二横向拨料控制油缸活塞杆的伸缩能控制第二对拨料爪的开/合,斜向牵拉杆二能起到辅助第二对拨料爪开/合的作用;
爪杆一、爪杆二的底杆端均焊接有一根横向足杆(B241);
第一对拨料爪的开/合、第二对拨料爪的开/合能实现拨拢铁路轨道枕木下方碴石的目的;
其中,架体抖动机构包括液压马达(B32)、主动轮(B33)、张紧轮(B34)、从动轮(B35)、横向转轴(B36)、带轴承的轴套、偏心轮(B37),横向连板(B22)顶面的左右两侧分别焊接有一个机座(B31),左右两个机座(B31)对称设置,每个机座(B31)均安装有一个液压马达(B32),左右两个液压马达(B32)对称设置,每个液压马达(B32)的轴端均安装有一个主动轮(B33),横向连板(B22)顶面的左右两侧还各自安装有一个张紧轮(B34),左右两个张紧轮(B34)对称设置;
第一升降座的底面以及第二升降座的底面均焊接有带轴承的轴套,每个带轴承的轴套均内置有一根横向转轴(B36),左右两根横向转轴(B36)对称设置,每根横向转轴(B36)的内轴端均套接有一个从动轮(B35),左右两个从动轮(B35)对称设置;
每根横向转轴(B36)的两轴端头均紧固套接有一个偏心轮(B37);
位于同一侧的主动轮(B33)、张紧轮(B34)、从动轮(B35)之间通过皮带实现传动连接;
液压马达(B32)驱动主动轮(B33)旋转,主动轮(B33)的转动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B35)同步旋转,从动轮(B35)最终带动横向转轴(B36)以及偏心轮(B37)同时旋转,处于旋转状态中的偏心轮(B37)会让碴石捣固装置整体产生抖动,抖动的状态能使拨料机构中的爪杆一、爪杆二能顺利地向下插入碴石中;
其中,导向轨轮机构包括轮座、单边滚轮总成(B43)、导向边压轮(B45),目字型底架(B15)的前侧边槽钢的左右两端以及后侧边槽钢的左右两端均焊接有一个横向座板(B41);
每个横向座板(B41)的底面均焊接有平行的两块滚轮固定板(B432),平行的两块滚轮固定板(B432)之间串接有一根滚轮轴(B431),每根滚轮轴(B431)均串接有一个单边滚轮总成(B43),单边滚轮总成(B43)能碾着铁轨的顶面以及铁轨的顶部内沿滚动;
位于前侧的左右两个横向座板(B41)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左右两个横向座板(B41)的后侧面均焊接有一块边压轮固定板(B42),每块边压轮固定板(B42)上均钻有左右两排螺孔,每排螺孔均是由上下两个旋接孔组成;
每块边压轮固定板(B42)的中部均钻有左右两个锁孔(B421);
边压轮固定板(B42)、横向座板(B41)、滚轮固定板(B432)、滚轮轴(B431)组合形成轮座;
位于前侧的左右两块边压轮固定板(B42)的前侧面以及位于后侧的左右两块边压轮固定板(B42)的后侧面均安装有左右两根边压轮总成(B44),每根边压轮总成(B44)的上板端均钻有一个圆形旋紧通孔一和一个圆形旋紧通孔二,圆形旋紧通孔一位于圆形旋紧通孔二的上方,每块边压轮固定板(B42)上的左右两根边压轮总成(B44)对称设置从而形成一组开合臂,左侧的边压轮总成(B44)作为左臂,右侧的边压轮总成(B44)作为右臂;
每组开合臂中的左臂的底板端右侧以及右臂的底板端左侧均套接有一个导向边压轮(B45),左右两个导向边压轮(B45)对称设置;
处于非作业状态时,位于左臂上的圆形旋紧通孔二与边压轮固定板(B42)左排螺孔中位于下方的旋接孔对位后通过回转轴一(B441)实现连接并且通过旋紧螺母一(B442)达到紧固目的从而使左臂处于倾斜状态,开合臂的左臂打开;
处于非作业状态时,位于右臂上的圆形旋紧通孔二与边压轮固定板(B42)右排螺孔中位于下方的旋接孔对位后通过回转轴二实现连接并且通过旋紧螺母二达到紧固目的从而使右臂处于倾斜状态,开合臂的右臂打开;
开合臂的左臂、右臂打开后,左臂上的圆形旋紧通孔一、右臂上的圆形旋紧通孔一均通过定位螺丝锁紧于锁孔(B421)上;
处于捣固作业状态时,先松开螺母一(B442),位于左臂上的圆形旋紧通孔一与边压轮固定板(B42)左排螺孔中位于上方的旋接孔对位后通过螺栓一(B443)实现连接并且通过旋紧螺母三(B444)达到紧固目的从而使左臂处于垂直状态,再拧紧螺母一(B442),开合臂的左臂闭合,左臂底端的导向边压轮(B45)嵌入铁轨内侧凹槽中;
处于捣固作业状态时,先松开螺母二,位于右臂上的圆形旋紧通孔一与边压轮固定板(B42)右排螺孔中位于上方的旋接孔对位后通过螺栓二实现连接并且通过旋紧螺母四达到紧固目的从而使右臂处于垂直状态,再拧紧螺母二,开合臂的右臂闭合,右臂底端的导向边压轮(B45)嵌入铁轨外侧凹槽中;
处于捣固作业状态时,由于左臂底端的导向边压轮(B45)嵌入铁轨内侧凹槽中以及右臂底端的导向边压轮(B45)嵌入铁轨外侧凹槽中,所以左右两个导向边压轮(B45)不仅能顺着铁轨来回行走,而且左右两个导向边压轮(B45)还能紧紧咬住铁轨并向上提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劲力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8120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