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制动车辆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41843.4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435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高果荣;刘盛翔;邢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7/00 | 分类号: | B60T17/00;B60T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李辉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制动 车辆 装置 包括 | ||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动车辆的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车辆,可以用于自动驾驶。该装置包括:驱动部,适于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中,驱动部适于按压车辆的制动踏板以执行制动动作,在第二状态中,驱动部适于释放制动踏板以解除制动动作;可伸缩件,其第一端耦合至驱动部,并且第二端适于被固定到车辆,可伸缩件适于在收缩状态下使驱动部处于第一状态以及在伸长状态下使驱动部处于第二状态;以及弹性件,其第一端连接至驱动部,并且第二端适于被固定到车辆,弹性件适于在可伸缩件失效的情况下将驱动部置于第一状态。该装置利用弹性件提高了制动车辆的可靠性,从而有助于提高使用该装置的车辆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实施例总体上涉及机械装置,并且更具体地,涉及用于制动车辆的装置及包括这种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车辆,特别是自动驾驶车辆,在测试场地中进行测试时需要保障测试过程安全。例如,在自动驾驶车辆研发测试过程中难免出现软硬件的设计缺陷或者系统错误,这会导致车辆脱离车道甚至发生碰撞事故。因此,需要通过安全防护系统在必要时刹车制动,以避免事故发生。安全防护系统底层的关键是车辆制动机构,例如“刹车执行器”。
实用新型内容
诸如“刹车执行器”的车辆制动机构一般由机械连杆和电动伸缩杆组成,负责执行踩刹车的动作。电动伸缩杆的伸缩可以改变连杆的状态,从而控制车辆的制动踏板是否被按压。这种传统的刹车执行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例如在系统故障断电后或电动伸缩杆由于其他原因而失效时不能保持制动踏板的刹车状态。
为了解决或者至少部分解决上述以及其他潜在的问题,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动车辆的装置(在本文中,又可以称为车辆制动装置)。该装置利用弹性件提高了制动车辆的可靠性,能够在系统故障断电或以其他方式失效的情况下保持车辆的制动状态,从而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
在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制动车辆的装置,该装置包括:驱动部,适于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在第一状态中,驱动部适于按压车辆的制动踏板以执行制动动作,在第二状态中,驱动部适于释放制动踏板以解除制动动作;可伸缩件,可伸缩件的第一端耦合至驱动部,并且可伸缩件的第二端适于被固定到车辆,可伸缩件适于在收缩状态下使驱动部处于第一状态以及在伸长状态下使驱动部处于第二状态;以及弹性件,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至驱动部,并且弹性件的第二端适于被固定到车辆,弹性件适于在可伸缩件失效的情况下将驱动部置于第一状态。
根据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用于制动车辆的装置,在系统故障或断电后,弹性件产生的作用力不受影响,可以迅速将车辆的制动踏板切换为刹车状态和/或保持制动踏板的刹车状态。由此,利用连接至驱动部的弹性件所产生的力,使得车辆的制动踏板能够在可伸缩件失效的情况下(例如在系统故障断电的情况下)被按压,从而保持车辆的制动状态。因此,这样的车辆制动装置能够提高车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特别是处于测试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包括机械弹簧。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利用机械弹簧这种易于获取的弹性件可以以简单且成本节约的方式实现车辆制动装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围绕可伸缩件而设置。在这样的实施例中,通过围绕着可伸缩件来设置弹性件,可以节约空间,实现结构紧凑的车辆制动装置,以便于安置在车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装置还包括:第一固定构件,适于被固定到车辆,其中可伸缩件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固定构件,并且其中弹性件的第二端连接至第一固定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装置自身具有适于固定到车辆的构件,例如该第一固定构件可以适于固定到车辆的座椅或车体。以此方式,车辆制动装置可以方便地安装到车辆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装置还包括:第二固定构件,适于被固定到车辆,其中驱动部的远离制动踏板的端部活动连接到第二固定构件。在这样的实施例中,装置自身具有适于固定到车辆的构件,例如该第二固定构件可以适于固定到车辆的座椅。以此方式,车辆制动装置可以方便地安装到车辆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18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