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装煤推焦车炉口精准对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41233.4 | 申请日: | 2020-01-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55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 发明(设计)人: | 许文明;刘志庆;李学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三木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S17/08 | 分类号: | G01S17/08;G05D1/02;G05D1/12 |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朱晓熹 |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激光 测距 装煤推焦车炉口 精准 对位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装煤推焦车炉口精准对位系统,包括:激光测距传感器、激光遮挡板、驾驶室工控机、档位自动控制模块以及手动/自动切换开关,本实用新型结合激光测距传感器和激光遮挡板,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遮挡板的配合操作实现车辆的毫米级定位,并通过档位控制器控制车辆档位的升降,从而实现以自动化方式对车辆的精确控制,精度达到2mm,辅助司机对车辆进行精确的位置控制,该系统目前应用于焦化厂装煤车、推焦车等大车的的精确运动及控制,辅助大车司机对车辆的运动进行精确控制,能以自动模式控制车辆运动到指定的精确位置,完成装煤车、推焦车精确对准炉口的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反复调节出现不同误差,提高了对准的速度和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速有轨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装煤推焦车炉口精准对位系统。
背景技术
对于现有装煤车等车辆的运动控制,几乎以人工操作为主,很少有车辆辅助自动控制技术,大多是司机通过控制档把手柄切换前进后退等档位,完成对大车的运动控制。但是通过手工控制,会存在位置控制不精确、反复对准效率低,每个司机的对准速度和精确度不同,由于每个司机的操作水平和操作习惯不同,两个司机同样操作大车对准某个炉号,对准的精度会产生较大的差别。
因此,对于此种车辆的运动控制,急需一种自动化辅助控制技术,以改善依赖手工控制存在对准精度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装煤推焦车炉口精准对位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装煤车等大型车辆依赖手工控制存在对准精度低的问题,实现提高对准的速度和效率,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装煤推焦车炉口精准对位系统,所述对位系统包括:
激光测距传感器、激光遮挡板、驾驶室工控机、档位自动控制模块以及手动/自动切换开关;
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与档位自动控制模块分别连接于驾驶室工控机,档位自动控制模块还连接有手动/自动切换开关,所述手动/自动切换开关连接在原车动力控制信号与档位自动控制模块之间。
优选地,所述激光遮挡板设置于捣固处的原点位置,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设置于车辆上。
优选地,所述激光测距传感器通过485总线与驾驶室工控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档位自动控制模块通过485总线与驾驶室工控机连接。
优选地,所述档位自动控制模块采用485继电器芯片,其+VIN端接收驾驶室工控机控制信号,当手动/自动切换开关处于自动档位时,档位自动控制模块控制原继电器输出1-7的开合状态,当手动/自动切换开关处于手动档位时,原档位继电器接入电路。
实用新型内容中提供的效果仅仅是实施例的效果,而不是实用新型所有的全部效果,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合激光测距传感器和激光遮挡板,利用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遮挡板的配合操作实现车辆的毫米级定位,并通过档位控制器控制车辆档位的升降,从而实现以自动化方式对车辆的精确控制,精度达到 2mm,辅助司机对车辆进行精确的位置控制,该系统目前应用于焦化厂装煤车、推焦车等大车的的精确运动及控制,辅助大车司机对车辆的运动进行精确控制,能以自动模式控制车辆运动到指定的精确位置,完成装煤车、推焦车精确对准炉口的操作,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反复调节出现不同误差,提高了对准的速度和效率,提高了生产效率。且本实用新型成本低、效果好,只需要对现有车辆的控制线路进行很小改动,加装设备即可实现大车位置的全自动精确控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一种基于激光测距的装煤推焦车炉口精准对位系统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三木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三木环保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4123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