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39190.6 | 申请日: | 2020-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65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旸;郄录朝;王红;余文颖;尤瑞林;孙林林;肖俊恒;王树国;施成;钱坤;王璞;赵磊;宁娜;贾积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E01B2/00;E01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巨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3 | 代理人: | 赵洋 |
地址: | 100081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离 聚氨酯 轨枕 组合 单元 | ||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包括垫层、填充层、至少一个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至少一个的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一一对应,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设置于垫层上表面,第一钢轨垂直设置于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上表面,第二钢轨垂直设置于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上表面,对应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之间可拆卸连接,填充层设置于垫层上表面。通过分离式结构设计,可实现从线路中心拆卸并替换轨枕单元,且道床弹性及刚度不会随列车荷载发生较大变化;更换操作简便,在天窗单元时间内快速更换轨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轨枕单元。
背景技术
弹性固化道床轨道是近年来新型的一种轨道结构,兼具了有砟与无砟轨道结构的优点,已逐渐成为在不宜铺设有砟及无砟轨道结构特殊区段的一种解决方案。具有下部基础变形适应能力强,易于维修的优点。
但传统的装配式固化道床轨道结构,轨枕与道床为一整体,当下部基础变形时需要拨轨或采用抽换轨枕的方式进行维修,不仅费时费力,且无法适应左右股钢轨变形量不同的情况。
现需一种轨枕组合单元,用以解决无法适应左右股钢轨形变量不同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轨枕与道床为一整体,当下部基础变形时需要拨轨或采用抽换轨枕的方式进行维修,不仅费时费力,且无法适应左右股钢轨变形量不同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通过采用分离式道床的方式解决了上述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包括垫层、填充层、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第一钢轨和第二钢轨,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由若干纵向排布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块组成,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由若干纵向排布的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块组成,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设置于垫层上表面,第一钢轨设置于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上表面,第二钢轨设置于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上表面,对应的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之间通过连接锁扣7可拆卸连接,填充层设置于垫层上表面。
将原有的固化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进行分离为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采用刚性铰接的方式进行连接,进而达到可从线路中心进行更换的目的,且可在左右股钢轨下采用不同厚度的单元,根据需求替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作为优选方式,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包括第一固化单元、第一轨枕端节和第一连接部,第一轨枕端节设置于第一固化单元上表面,第一连接部横向设置于第一轨枕端节与第一钢轨平行的侧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作为优选方式,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包括第二固化单元、第二轨枕端节和第二连接部,第二轨枕端节设置于第二固化单元上表面,第二连接部设置于第二轨枕端节最接近第一轨枕端节的侧表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作为优选方式,第一钢轨通过第一扣件与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作为优选方式,第二钢轨通过第二扣件与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连接。
第一扣件和第二扣件固定设置在上述轨枕上,用于将上述钢轨固定在上述轨枕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分离式聚氨酯轨枕组合单元,作为优选方式,填充层高度小于等于第一轨枕端节上表面和第二轨枕端节上表面中较低的高度。
第一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和第二道床块轨枕复合单元上设置有用于实时监测线路几何线型的变化以及列车行车动力参数的传感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铁道建筑研究所;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3919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