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面覆铜板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123286.3 | 申请日: | 2020-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39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李铮;茹敬宏;伍宏奎;周笃官;李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15/20 | 分类号: | B32B15/20;B32B15/08;B32B27/06;B32B27/32;B32B27/28;B32B27/30;B32B7/12;B32B33/00;H05K1/0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 |
| 地址: | 523808 广东省东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面 铜板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面覆铜板。所述双面覆铜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无胶单面板、第一可溶性TPI层、低介电膜层、第二可溶性TPI层和第二无胶单面板。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低介电膜层与无胶单面板之间设置可溶性TPI层,一方面可以起到粘结的作用,实现低介电膜层与无胶单面板的牢固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可溶性TPI不需要高温亚胺化,可低温压合,因此避免了高温处理后板材卷曲的问题,保证了板材尺寸稳定。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双面覆铜板结合了聚酰亚胺与低介电膜层的优势,兼具良好的介电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且吸水率低,无卷曲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印制电路板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面覆铜板。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信产品频率高频化、传输速率高速化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在高频工作条件下,为了保证电子产品具有良好的信号传输质量,避免信号反射、散射、延迟等现象,需要电路板的传输线与电子元器件之间处于阻抗匹配状态。为了实现这种高频信号传输匹配,需要电路板中绝缘层材料具备低介电常数和低介电损耗因子。
聚酰亚胺(PI)具有优异的耐热性、力学性能、绝缘性和耐老化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路板绝缘材料。然而传统的聚酰亚胺表现出高介电常数和高介电损耗,在高频传输领域应用有一定的限制。
低介电的含氟聚合物膜(如聚四氟乙烯PTFE膜)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耐化学性、耐热性、且吸水率低,在高频下介电常数(Dk)和介电损耗因子(Df)低,非常适用于高频高速的基板材料。然而未经过表面处理的PTFE膜是良好的离型膜,表面能极低,难以与其它材料粘接,且其尺寸稳定性差,机械性能差,经过高温处理后容易导致板材卷曲。
CN107379678A将二氧化硅、氧化铝等无机填料改性的PTFE乳液涂覆在铜箔上高温烘烤,敷铜经过真空热压方式制作高频挠性覆铜板,但是绝缘层与铜箔剥离强度偏低。CN108901130A将表面处理陶瓷粉料与PTFE粉料混合模压后烧结,采用溅射电镀法在绝缘基材双面敷铜,但是铜箔剥离强度偏低,只有0.3N/mm。CN106827719A对PTFE膜进行双面萘钠处理,并在双面涂布环氧胶粘剂,低温压合铜箔制备高频双面板,但是绝缘层只用PTFE膜,强度和模量偏低,同时环氧胶耐老化性能不好,可靠性差。
采用聚酰亚胺与低介电膜层结合的高频覆铜板往往存在剥离强度差,容易在聚酰亚胺高温固化过程中发生卷曲的问题,难以满足高端领域的性能要求,有待于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覆铜板。该双面覆铜板兼具良好的介电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且吸水率低,无卷曲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面覆铜板,所述双面覆铜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无胶单面板、第一可溶性TPI层、低介电膜层、第二可溶性TPI层和第二无胶单面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低介电膜层是指介电常数(Dk)为2.0-3.2的膜层。可溶性TPI(热塑性聚酰亚胺)层是由可溶性TPI粘结剂固化后形成,其中,可溶性TPI粘结剂是一种低Tg的热塑性聚酰亚胺,在使用时不需要高温(如360-400℃)亚胺化,可以在低温(如80℃)下压合后在180℃固化2~5h,即可对材料进行粘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低介电膜层与无胶单面板之间设置可溶性TPI层,一方面可以起到粘结的作用,实现低介电膜层与无胶单面板的牢固结合;另一方面,由于可溶性TPI不需要高温亚胺化,可在低温下压合,因此避免了高温处理后板材卷曲的问题,保证了板材尺寸稳定。
低介电膜层具有介电性能优异、吸水率低的优点,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耐热性、机械性能、绝缘性和耐老化性能,本实用新型结合了二者的优势,因此得到的双面覆铜板兼具良好的介电性能、机械性能和耐热性,且吸水率低,无卷曲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32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