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尘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122460.2 | 申请日: | 2020-0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629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1 |
发明(设计)人: | 饶文杰;邓宽榕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2 | 分类号: | H01R13/52;H01R13/02;H01R13/648;H01R4/48;H01R13/72;H01R12/7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坪***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尘 电源 适配器 插座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尘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属于电源适配器装置技术领域,其包括插座壳体、设置在插座壳体一端的输出线和设置于插座壳体背离输出线一端的电源插头,输出线背离插座壳体一端设有接头,插座壳体背离输出线一端开设有插槽,接头与插槽插接。本实用新型用于提供一种防尘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通过在插座壳体上设置插槽,通过将接头插接到插槽内,减少灰尘在接头上的附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适配器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尘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
背景技术
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变压器、电感、电容、控制IC、PCB板等元器件组成。其工作远离是将交流输入转换为直流输出,广泛配套使用于安防摄像头、机顶盒、路由器、笔记本电脑、游戏机、复读机等设备中。而现在的电源适配器在不使用时由于接头裸露容易附着灰尘,给电源适配器的使用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尘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通过在插座壳体上设置插槽,通过将接头插接到插槽内,减少灰尘在接头上的附着。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防尘电源适配器插座结构,包括插座壳体、设置在插座壳体一端的输出线和设置于插座壳体背离输出线一端的电源插头,所述输出线背离插座壳体一端设有接头,所述插座壳体背离输出线一端开设有插槽,所述接头与插槽插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源擦头用于获取电能,通过在输出线上设置接头,从而将适配器与电子设备进行连接,通过在插座壳体上设置插槽,当适配器不需要使用需要收纳时,通过将接头插接到插槽内,从而对接头进行保护,避免灰尘在接头上堆积的同时,降低外界空气的水分对接头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源插头与插座壳体转动折叠设置,所述插座壳体对应电源插头开设有折叠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电源插头与插座壳体的转动设置,并在插座壳体上设置折叠槽,从而方便时使用者对其进行收纳和携带,缩小适配器体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壳体滑动设有防尘盖,所述防尘盖滑动盖合于折叠槽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滑动的防尘盖,利用防尘盖对折叠槽进行遮挡,从而使得电源插头收纳在折叠槽内时,通过防尘盖盖合在折叠槽上,从而降低外界环境对电源插头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壳体绕其周向设有若干绕线槽,若干所述绕线槽沿插座壳体长方向间隔设置,所述输出线绕设于插座壳体外侧,且所述输出线置于绕线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插座壳体上设置绕线槽,使得输出线置于绕线槽内,从而避免插座壳体外壁光滑而导致输出线绕不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壳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设有卡线块,两个所述卡线块的开口方向相反且均朝向绕线槽一侧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在插座壳体上设置卡线块,对输出线在插座壳体上的绕设位置进行定位,避免输出线在插座壳体上绕设后的松动;通过设置卡线块的开口方向,从而保证输出线与卡线块卡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输出线的两端固定设有缓冲套管,两个所述缓冲套管分别与接头和插座壳体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输出线的两端设置缓冲套管对输出线与接头与插座壳体的连接处进行过渡缓冲,从而降低输出线绕设时产生的扭转力对输出线与接头或插座壳体的连接处造成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德盈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12246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组合式计算机机箱用背板
- 下一篇:一种基于光伏板冷却及余热回收利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