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92801.6 | 申请日: | 2020-0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78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张鹏;韩磊;崔新涛;何继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谱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57 | 代理人: | 李砚明 |
地址: | 100094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服务器 散热 系统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适用于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液冷散热系统包括串联设置的室外侧换热单元、板式换热器和服务器液冷单元,板式换热器和服务器液冷单元之间的连通管道内流经有冷媒,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储液单元和旁通回路;储液单元串联于板式换热器和服务器液冷单元之间,位于服务器液冷单元的出液端,储液单元包括储液罐,储液罐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气阀,储液单元用于存储冷媒;旁通回路并联在服务器液冷单元的两端,旁通回路上设置有旁通阀门,旁通回路和服务器液冷单元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通过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对液冷散热系统进行结构优化,降低液冷散热系统的能耗,并提高液冷散热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服务器散热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适用于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服务器大都依靠风冷模式进行降温,采用间接接触冷却的方式进行,传热过程复杂,存在接触热阻及对流换热热阻,热阻总和大、换热效率较低,需要较低的室外低温热源引导换热过程进行,对于由多台服务器构成的高热流密度的数据中心,仅靠风冷模式散热,已经不足以满足服务器的散热要求。因此,属于直接接触式的液冷散热模式,由于其高效散热的特性,已逐渐应用于服务器的散热。
而现有技术中,液冷散热系统通常是按照服务器工作在最大功率条件下进行设计的,冷媒流量恒定,增加了液冷系统中泵和电能的消耗,且现有液冷散热系统并未考虑冷媒循环过程中的压力变化问题,导致液冷散热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对液冷散热系统进行结构优化,增加压力调节装置以及备用设备,降低液冷散热系统的能耗,并提高液冷散热系统的可靠性。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服务器的液冷散热系统,液冷散热系统包括串联设置的室外侧换热单元、板式换热器和服务器液冷单元,板式换热器和服务器液冷单元之间的连通管道内流经有冷媒,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储液单元和旁通回路;储液单元串联于板式换热器和服务器液冷单元之间,位于服务器液冷单元的出液端,储液单元包括储液罐,储液罐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排气阀,储液单元用于存储冷媒;旁通回路并联在服务器液冷单元的两端,旁通回路上设置有旁通阀门,旁通回路和服务器液冷单元之间的连通管道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设置在出液端,用于检测出液端的第一压力,第二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服务器液冷单元的供液端,用于检测供液端的第二压力,旁通阀门用于当判定第二压力大于第一压力时,由关闭状态转换为打开状态。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液罐上还设置有泄压阀,储液单元,还包括:补液罐;补液罐的顶部设置有第二排气阀,补液罐的顶部进液口连接于储液罐的泄压阀,泄压阀开启时,储液罐中的冷媒通过泄压阀流入补液罐;补液罐的底部设置有补液口,补液口通过补液泵和补液电磁阀连接于储液罐,补液泵和补液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时,补液泵中的冷媒泵入储液罐。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储液罐上还设置有液位计,液位计用于检测储液罐中冷媒的液位。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过滤单元,过滤单元设置于板式换热器的供液端和服务器液冷单元的进液端之间,过滤单元用于过滤冷媒中的杂质,过滤单元包括过滤器和三个手动阀门,其中,第一手动阀门和第二手动阀门串联于过滤器的两侧,第三手动阀门并联于串联后的第一手动阀门、过滤器和第二手动阀门的两端。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冗余式供液单元,冗余式供液单元设置有两路并联的循环泵,任一路循环泵的输入端设置有进液阀门,且输出端设置有出液阀门,其中,出液阀门为单向阀门。
上述任一项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液冷散热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电动阀;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服务器液冷单元的供液端,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由板式换热器流入服务器液冷单元的冷媒的温度;电动阀设置于室外侧换热单元的进液端,电动阀的开合度正比于温度传感器测量的温度。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曙光节能技术(北京)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928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出口配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纵向力检测装置及轨道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