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式无人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76462.2 | 申请日: | 2020-0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13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8 | 
| 发明(设计)人: | 邓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爱军 | 
| 主分类号: | B64D5/00 | 分类号: | B64D5/00;B64C27/2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京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07 | 代理人: | 肖金艳 | 
| 地址: | 5125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无人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复合式无人机,包括母机和子机,所述母机包括机架和连接在机架上的旋翼组件和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设有前进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旋翼组件、固定翼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母机通信系统、返航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半圆槽,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母机通信系统电连接;所述半圆槽包括电池、投放控制器、位置传感器、电磁铁和半圆槽壳体,所述半圆槽倾斜地设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半圆槽壳体将所述电池、投放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包围在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平稳地实现子机的投放,同时对子机回收时,母机能够与子机达到相同的速度飞行,能够顺利地回收子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式无人机。
背景技术
无人机分为可以垂直起降的旋翼型无人机和通过飞行起降的固定翼无人机。其中,旋翼型无人机通过轴线为竖向的螺旋桨提供竖向的抬升力,以驱动无人机在竖向方向上起降,其优点是无人机的起降过程无需很大的场地。旋翼型无人机在飞行中速度较低,且需要多个旋翼对无人机的运行方向进行控制和调节。固定翼无人机主要利用其机翼在滑翔中产生的升力对无人机进行抬升,其缺点是无人机的起降需要较大的飞行场地,其优点是无人机的飞行速度较快,广泛应用于测绘等领域中。
为了提高无人机使用的便利性,现有技术中有使用弹射装置进行固定翼无人机的投放的,这种投放方式的操作难度高、危险系数大。同时,也有将固定翼与旋翼结合的无人机,利用旋翼无人机将固定翼无人机提升,然后利用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使固定翼无人机起飞,实现固定翼无人机的投放,同时,固定翼无人机的回收也是利用旋翼直升机在空中与固定无人机达到相同速度,然后实现对接和降落。例如专利CN106882370A(专利号:201710139340.6)提供的一种固定翼与旋翼结合的组合飞行器,这种组合式无人机在起飞过程中使用旋翼将无人机提升到一定高度,然后使得旋翼无人机与固定翼无人机在空中具有相同的速度,通过在空中的脱离和对接,实现固定翼无人机的起飞和降落,这种组合式无人机结构、起降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1、固定翼无人机在投放时,固定翼无人机发动机启动加速,此时旋翼无人机没有前进驱动器,固定翼无人机在起飞中难以与旋翼无人机一体保持平衡,导致组合式无人机容易在空中失衡;
2、旋翼无人机前进的飞行速度很难达到固定翼无人机的飞行速度,导致旋翼无人机对固定翼无人机的回收难度大,亟需解决无人机回收的同步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解决无人机空中投放和回收的速度难以同步的复合式无人机,能够高效地实现无人机的空中投放和回收,包括母机和子机,所述母机包括机架和连接在机架上的旋翼组件和固定翼,所述固定翼上设有前进驱动装置,所述机架上设有与所述旋翼组件、固定翼电连接的第一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还设有相互电连接的母机通信系统、返航控制器,所述机架上设有半圆槽,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母机通信系统电连接;
所述半圆槽包括电池、投放控制器、位置传感器、电磁铁和半圆槽壳体,所述半圆槽倾斜地设于所述机架的顶部,所述半圆槽高于所述旋翼组件和固定翼,所述半圆槽壳体将所述电池、投放控制器、位置传感器包围在内,所述电磁铁靠近所述半圆槽壳体的内侧壁抵接,所述投放控制器与所述母机通信系统、电磁铁和位置传感器电连接;
所述子机包括机身和连接在机身两侧的机翼,所述机身前部设有前进驱动装置,所述机身的底部设有与所述半圆槽配合的吸附体,所述机身内设有相互电连接的第二控制器和子机通信系统,所述第二控制器上电连接有发射雷达,所述第一控制器上电连接有用于监测所述发射雷达信号的监测雷达。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吸附体包括铁质的吸附壳体,所述吸附壳体内设有吸附铁芯,所述吸附壳体与所述半圆槽壳体的形状相配合。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旋翼组件包括马达和连接于所述马达上的螺旋桨,所述前进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马达和连接于所述驱动马达上的前进螺旋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爱军,未经邓爱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646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抽吸管自动排单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电渣重熔炉的混合式物料入料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