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70647.2 | 申请日: | 2020-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4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邓斌;曾颖;杨汉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太湖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3B35/32 | 分类号: | B63B35/32;B63H1/04;E02B15/1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友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51 | 代理人: | 储振 |
| 地址: | 2142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面 垃圾 收集 机器人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包括:下层船体,设置于船体上的压缩机构,垃圾提升装置,上层船体,装配于上层船体尾部的执行末端,设置于下层船体两侧的驱动明轮,以及用于收集被压缩机构执行压缩处理后所形成的垃圾渣并具敞口的盛渣装置;上层船体嵌设倾斜设置的垃圾提升装置,垃圾提升装置的下端部分浸没入水体中。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一种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类似装置或者技术所存在的诸多缺陷,从而提高了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的垃圾收集作业效率,并实现了对水面垃圾在压缩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水重新排放至水体中,实现了对压缩后的垃圾的连续回收,且结构设计紧凑,行驶安全性较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面垃圾清理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涉及一种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
背景技术
漂浮于水面的垃圾是常见的水面垃圾。水面垃圾的极易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因水面垃圾受阳光暴晒所导致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释放而导致水体出现恶化。因此,如何高效的清除水面垃圾成为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公告号为CN2088562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无人垃圾处理船,其通过称重平台左、右两侧的第一压缩面板和第二压缩面板所执行的对向挤压运动,以对潮湿的垃圾进行挤压处理。显然在该现有技术存在未压缩前的垃圾极易发生偏离第一压缩面板和第二压缩面板的现象,从而导致该无人垃圾处理船对水面垃圾的压缩效率低下;更为重要的是的,现有技术所揭示的无人垃圾处理船无法对压缩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进行排出,因此导致水被遗留在无人垃圾处理船上,从而增加了无人垃圾处理船的自重。这不仅增加了无人垃圾处理船行驶时的能耗,也增加了无人垃圾处理船出现倾覆的危险系数。此外,公开号为CN108502120A的中国发明专利亦存在上述缺陷。
同时,公告号为CN20885625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一种无人垃圾处理船,无法对压缩过程中所产生的水进行排出,因此导致水被遗留在无人垃圾处理船上,从而增加了无人垃圾处理船的自重。这不仅增加了无人垃圾处理船行驶时的能耗,也增加了无人垃圾处理船出现倾覆的危险系数。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对水面垃圾进行清除的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用以实现对漂浮在水面上的垃圾执行高效收集,以提高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的垃圾收集作业效率,并实现对水面垃圾在压缩处理过程中所产生的水重新排放至水体中,同时实现对压缩后的垃圾的连续回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水面垃圾收集机器人,包括:
下层船体,设置于船体上的压缩机构,垃圾提升装置,上层船体,装配于上层船体尾部的执行末端,设置于下层船体两侧的驱动明轮,以及用于收集被压缩机构执行压缩处理后所形成的垃圾渣并具敞口的盛渣装置;
所述上层船体嵌设倾斜设置的垃圾提升装置,所述垃圾提升装置的下端部分浸没入水体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执行末端包括:
第一驱动杆,与第一驱动杆同轴配置的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万向联轴器,与第二支架连接的纵杆,及配置在纵杆末端的收集部;
所述收集部由四片相互垂直设置的格栅组成,所述格栅开设与纵杆的延伸方向垂直布置的通孔;所述第一支架设置垂直设置的定位杆,所述第二支架配置垂直设置的第二驱动杆,定位杆的末端设置第一半圆齿轮,第二驱动杆的末端配置与第一半圆齿轮啮合的第二半圆齿轮;所述万向联轴器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驱动杆与纵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纵杆套设一套筒,所述格栅纵向布置于套筒的外环面,所述套筒的末端设置用于限制套筒纵向移动的固定圆盘,所述固定圆盘配置若干纵向延伸入套筒端面的螺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太湖学院,未经无锡太湖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7064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