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生产用夹取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63523.1 | 申请日: | 2020-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20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邵奇;裴洲奇;王林毅;隋君洋;鞠安国;林佳雨;马闯;庞洺傲;王首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张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生产 用夹取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生产用夹取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中部竖直固定连接有立管,基板前部左右两下部均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基板前侧左右两部位均竖直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臂,夹持臂中部通过第二销轴与基板活动连接;两根所述夹持臂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夹持电器元件时,气泵工作通过输气管对两个收缩气囊充气,此时收缩气囊受气压影响进行膨胀起来,此时带动两根夹持臂的夹持板形成收拢,直至将电器元件的夹持住,由于收缩气囊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于夹持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安全性更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化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化生产用夹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夹取装置主要用于物品的夹紧、搬运。在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夹取装置都是机械完成,由于器械的精确程度不高,在精密仪器生产制造时容易造成夹取产品发生形变和擦伤。
现有技术中都是采用电动机构进行夹持固定,不具有缓冲效果,会因为夹取装置的突然用力夹取,对产品的便面造成磨损擦伤,甚至会直接夹坏产品,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化生产用夹取装置,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化生产用夹取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中部竖直固定连接有立管,基板前部左右两下部均竖向固定连接有第二销轴,基板前侧左右两部位均竖直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的夹持臂,夹持臂中部通过第二销轴与基板活动连接;两根所述夹持臂下端面固定连接有夹持板;
两根所述夹持臂相向的一侧上部活动铰接有第一销轴,立管左右两侧壁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塑料管,塑料管远离所述立管的端面与收缩气囊一端口固定连通;收缩气囊远离所述塑料管的一端与第一销轴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两块所述夹持板相向的一端面固定连接有夹持硅胶垫。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塑料管置于立管的内腔端部固定连通有输气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基板呈三角状分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进行夹持电器元件时,气泵工作通过输气管对两个收缩气囊充气,此时收缩气囊受气压影响进行膨胀起来,此时带动两根夹持臂的夹持板形成收拢,直至将电器元件的夹持住,由于收缩气囊具有一定的弹性,对于夹持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缓冲效果,安全性更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生产用夹取装置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生产用夹取装置的两个夹持臂收拢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板1、夹持臂2、收缩气囊3、立管4、输气管5、第一销轴6、塑料管7、第二销轴8、夹持硅胶垫9、夹持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洋大学,未经大连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635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分体锁执手
- 下一篇:一种纺织用防止卷偏的布料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