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玻璃拆装的可调式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53387.8 | 申请日: | 2020-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46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田爱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 |
主分类号: | B62B3/04 | 分类号: | B62B3/04;B62B3/02;B62B5/00;B60J1/00;B62D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5 | 代理人: | 周丹 |
地址: | 221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玻璃 拆装 调式 支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玻璃拆装的可调式支架,包括底座、紧固机构和稳固装置,所述紧固机构位于底座上,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底座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端部固定有滑板,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把手;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稳固装置,通过正转第二把手,能够使得底座左侧的支撑杆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增加了支架底部的占地面积,进而降低了支架倾倒的几率,对汽车玻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多个橡胶块与汽车玻璃接触,从而增加了着力点,进而不会因为汽车玻璃为弧形结构,导致固定不牢固的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玻璃用支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玻璃拆装的可调式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玻璃的制作是通过在加热炉内将玻璃加热到接近软化温度,然后将玻璃迅速送入不同冷却强度的风栅中,对玻璃进行不均匀冷却,使玻璃主视区与周边区产生不同的应力,一般这种生产的玻璃是区域钢化玻璃,玻璃在进行拆装时,需要使用到支架,用来放置汽车前后挡放玻璃,同时使得汽车前后挡放玻璃能够从仓库运输到汽车旁边。
然而现有的支架,由于汽车玻璃为弧形设计,不方便对汽车玻璃的固定,且没有设置稳固装置,容易导致支架的倾倒,从而容易导致汽车玻璃的损坏,为此我们提出一种用于汽车玻璃拆装的可调式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玻璃拆装的可调式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玻璃拆装的可调式支架,包括底座、紧固机构和稳固装置,所述紧固机构位于底座上,所述紧固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底座顶部的中心处,所述固定板的内部设置有压紧板,所述压紧板的端部固定有滑板,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板处于滑槽的内部,所述压紧板的中部设置有活动槽,所述活动槽的内部安装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一侧固定有丝杆,所述丝杆的端部贯穿于固定板的内部,所述丝杆的端部连接有第一把手,所述固定板的内侧和压紧板的一侧均固定有套筒,所述套筒的底部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端部连接有套杆,所述套杆的端部设置有橡胶块。
优选的,所述稳固装置位于底座上,所述稳固装置包括凹槽,所述凹槽设置于底座的一侧,所述凹槽的底部安装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贯穿于底座的顶部,所述第一转轴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把手,所述第一转轴的外侧设置有立杆,所述立杆的边侧设置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中心处设置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端部安装于凹槽的内侧,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固定有支撑杆,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滚轮。
优选的,所述滑板关于压紧板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有两个,所述滑板与滑槽构成卡合式的滑动结构。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设计为圆柱体结构,所述活动块与活动槽构成卡合式的旋转结构。
优选的,所述丝杆的外壁与固定板的内壁相互贴合,所述固定板与丝杆为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与立杆为螺纹连接,所述立杆的外壁与凹槽的内壁相互贴合。
优选的,所述立杆的边侧设计为锯齿状结构,所述立杆与齿轮为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关于底座的中心轴线对称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设置有紧固机构,通过正转或者反转第一把手,能够使得压紧板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从而能够调节压紧板与固定板内侧之间的距离,进而方便对汽车玻璃的固定,同时在弹簧的作用下,能够使得多个橡胶块与汽车玻璃接触,从而增加了着力点,进而不会因为汽车玻璃为弧形结构,导致固定不牢固的现象。
2、设置有稳固装置,通过正转第二把手,能够使得底座左侧的支撑杆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增加了支架底部的占地面积,进而降低了支架倾倒额几率,对汽车玻璃起到了保护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未经江苏省徐州技师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5338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