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36271.3 | 申请日: | 2020-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74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6 |
发明(设计)人: | 李超帅;周军;朱波涛;张克伟;贾公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F15/622 | 分类号: | E05F15/622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威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101 | 代理人: | 杨滨 |
地址: | 20182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电动 撑杆 结构 | ||
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机构,包括驱动组件(1)以及壳体组件(2),其特征在于:驱动组件(1)还包括直接键合在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上的主动齿轮(13)、通过传动轴(141)限位的传动齿轮(14)、键合在丝杠一端的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3)上密封套设电机衬套(12),从动齿轮(15)上密封套设丝杠衬套(164)。具有简单可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摆动翼扇的由旋转电机驱动的采用丝杠和丝杠螺母的动力操纵机构,尤其作为安装空间受限的小型撑杆机构,具体说是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其可能涉及的IPC分类号为 E05F15/622。
背景技术
轿车尾门电动撑杆可实现轿车尾门的自动开启与自动关闭,即通过弹簧平衡尾门重量,电机驱动撑杆轴向伸缩实现尾门的自动开闭。因轿车行李箱尺寸限制,传统的单轴电动撑杆布置空间不足,无法应用于轿车行李箱。为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曾设计了短型电动尾门撑杆。
现有的短型电动尾门撑杆,如IPC分类号E05F15/622(2005.01),申请公布号CN108825040A公开的一种用于三厢轿车自动开闭尾门的电动撑杆,其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彼此通过第一空腔连通的内中空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外套设一拉簧;第一壳体内同轴安装电机,电机带动位于第一壳体内的主动轮转动;第二壳体一端内安装有从动轮;从动轮内部套设有从动轮固定轴,从动轮固定轴一端通过丝杆轴套连接丝杆一端;丝杆远离螺母的一端固定于与其相邻的第二壳体的一端,主动轮通过过桥齿轮带动从动轮转动。
但上述方案仍存在以下问题:电机通过底部的凹槽直接卡合在上部壳体的多个凸起上,电机在运转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震动,由于缺乏有效的减振或隔音手段,导致电机运行噪音过大。
丝杆一端通过丝杆轴套与固定轴一端连接,从动齿轮设置在固定轴上。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了上述问题,具有简单可靠、生产效率高、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该轿车电动尾门撑杆结构包括驱动组件(1)以及壳体组件(2),壳体组件(2)包括分体设置的主壳体(29)和下壳体(26)和电机盖(21)、端部设置簧端套(271)的拉簧(27)、球套组件(28),主壳体(29)包括分设于两侧的拉簧(27)连接部和电机安装部(292);驱动组件(1)包括限位在电机安装部(292)内的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丝杠组件(16)、导向管组件(165)、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轴承座(166)、限位在轴承座(166)内的轴承;丝杠组件(16)包括位于导向管(1651)内的丝杠(161)和丝杠螺母(163),导向管组件(165)包括一端设有包塑(1651a)的限位在主壳体(29)内的导向管(1651),其技术要点是:驱动组件(1)还包括直接键合在电机减速器总成(11)上的主动齿轮(13)、通过传动轴(141)限位的传动齿轮(14)、键合在丝杠一端的从动齿轮(15);主动齿轮(13)上密封套设电机衬套(12),从动齿轮(15)上密封套设丝杠衬套(164)。
电机减速器总成(11)的一端设有与主动齿轮(13)配合的前减振套(24),另一端设有与接线总成配合的后减振套(22),后减震套包括与电机外缘配合的环形部、留有接线口的主连接筋(221)、沿周向设置的若干侧支撑筋(222)。
前减振套(24)包括与电机减速器总成(11)配合的环形盖结构,其底部设有环形的支撑唇边(242),其内侧设有若干与电机减速器总成(11)配合的内凹部(241)。
电机衬套(12)或/和丝杠衬套(164)沿周向设有若干卡接筋,下壳体(26)内设有用于限位卡接筋的设有尖状凸起的凹槽(261)。
前减振套(24)或后减振套(22)由EPDM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万超汽车天窗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3627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载自动化沥青加热保温设备
- 下一篇:胶合板加工用成品搬运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