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提高上油效率的新型油槽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020023849.1 | 申请日: | 2020-01-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482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 发明(设计)人: | 项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裕源纺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1D5/096 | 分类号: | D01D5/096 |
| 代理公司: | 杭州五洲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0 | 代理人: | 丁少华 |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上油 效率 新型 油槽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提高上油效率的新型油槽结构,包括过道板、油槽主体、油辊、油轮和电机,所述油槽主体的内部固定有油辊,所述油辊的表面等间距的固定有油轮,所述油槽主体一侧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一导向轮,所述油槽主体另一侧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二导向轮,所述油槽主体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过道板下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过道板下部的另一侧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油槽主体的表面积大于过道板的表面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油槽主体、过道板、气缸、油辊、油轮、电机,解决了丝线上油时对于油槽内的剩余油量无法明确知晓、无法发现油轮的能见度和市面上的丝线在进行上油操作时上油率及均匀性不足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提高上油效率的新型油槽结构。
背景技术
上油是化纤生产中的一个工序。为改善初生丝或其成品纤维在后加工及其在后续纺织加工中的加工性能(如集束性、平滑性、抗静电性、开松性等),在制得初生丝之后或在初生丝的后加过程中,对加工中纤维施以上油剂加工工序的总称。对长丝的初生丝,一般可用油嘴或油辊上油;短纤维的初生丝,以取油辊上油为主;在短纤维的后加工过程中,后纺油剂的上油,以取浸轧式和喷淋式居多。目前,现有的纺丝在进行上油作业时,如图5所示:将油槽104设置在过道板101的底部,过道板1会将油槽104的上端完全遮挡,丝线会通过油槽104一端的导向轮102进入,通过油辊103表面的油轮105进行缠绕导向,最后从另一端的导向轮102中导出,无法发现油槽104内油量的多少,油量不足时无法及时的添加,并且上油率较低,上油不够均匀,局限性较大,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上油效率的新型油槽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上油效率的新型油槽结构,包括过道板、油槽主体、油辊、油轮和电机,所述油槽主体的内部固定有油辊,所述油辊的表面等间距的固定有油轮,所述油槽主体一侧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一导向轮,所述油槽主体另一侧的上端通过支架固定有第二导向轮,所述油槽主体的一侧固定有电机,所述过道板下部的一侧转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过道板下部的另一侧通过铰接轴活动连接有气缸,所述油槽主体的表面积大于过道板的表面积。
优选的,所述油辊的一端伸出油槽主体固定有从动齿轮,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的外侧皆套设有链条并与链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油槽主体的内侧等间距的转动连接有五根油辊,且油辊表面固定的油轮皆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优选的,所述油辊表面的油轮上缠绕有丝线,所述丝线的一端从第一导向轮导入,另一端从第二导向轮上导出。
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两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油槽主体的两端部,且油槽主体放置在地面上,所述气缸固定于油槽主体两端的地面上。
优选的,所述油槽主体的长度小于过道板的长度,且油槽主体的宽度大于过道板的宽度。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裕源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裕源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238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覆膜生产用离型纸上胶装置
- 下一篇:机器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