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玻璃粘合的视觉引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0008853.0 | 申请日: | 2020-01-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91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刘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伟尔奥拓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M11/04 | 分类号: | F16M11/04;F16M11/18;F16B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百润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9 | 代理人: | 郝艳平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汽车 玻璃 粘合 视觉 引导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玻璃粘合的视觉引导装置,包括输送平台,所述输送平台两侧下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部,凸出部上固定安装有升降盒,升降盒上端为开口状态,升降盒开口内活动插设有升降板,所述升降板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板内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盒,支撑盒内设置有平移机构,支撑盒通过平移机构滑动连接有扫描拍摄装置。通过启动第一丝杆电机能够微调扫描拍摄装置的位置,保证扫描拍摄装置能够对准车尾玻璃的定位销孔,通过启动第二丝杆电机能够控制升降板进行升降,从而能够方便控制扫描拍摄装置的高度位置,从而保证后续机器人能够准确将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内,提高了精度和加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玻璃粘合的视觉引导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外饰制造领域中,SUV尾门与后玻璃的装配通常由主机厂完成,使用胶水对二者进行固联,尾门与后玻璃之间的定位使用玻璃上的两个定位销与尾门上对应位置的销孔。由于定位销是在后玻璃生产完成后由人工粘接到玻璃上,加之玻璃之间存在不稳定的差异,因此定位销与玻璃的相对位置通常存的误差。
在大多实际的汽车外饰量产制造中,通过工装夹具的定位,各产品的摆放姿态以及摆放位置一致性较好,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可得到良好的保证,在使用机器人进行加工作业时,只需给机器人设置固定的空间坐标和程序路径即可满足制造质量要求。但前述后玻璃定位销的位置重复精度差而导致的各玻璃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使得通过工业机器人与工装夹具实现尾门玻璃涂胶压合自动化相对困难。
上述尾门玻璃粘合的需求场景,目前常见加工方式为人工使用专用的工装进行粘合。尾门固定在胎具上,玻璃由人工通过夹具抓取,在定位销与销孔对准后进行粘合。
上述人工粘合的方式存在以下几个缺点:
此种方法效率相对较低,操作人员在装配粘合过程中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熟练的技术以避免因各种原因导致玻璃破碎的情况,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都比较低下。例如,人工装配时需要用橡胶锤轻击玻璃以将定位销插入定位销孔中,在玻璃的定位销未完全对准的情况下,易造成玻璃碎裂,导致浪费与工作节拍的延长,间接造成成本增加,效率也不能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玻璃粘合的视觉引导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汽车尾门玻璃粘合的视觉引导装置,包括输送平台,输送平台上开设有输送槽道,输送槽道内安装有用于移动汽车尾门玻璃的传动带,所述输送平台两侧下端固定设置有一体结构的凸出部,凸出部上固定安装有升降盒,升降盒上端为开口状态,升降盒开口内活动插设有升降板,升降盒内设置有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板与升降机构连接,所述升降板内侧表面上端固定安装有支撑盒,支撑盒内设置有平移机构,支撑盒通过平移机构滑动连接有扫描拍摄装置,所述扫描拍摄装置由双目相机和D线扫激光相机构成。
优选地,所述平移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电机、第一螺纹轴套、滑板和两个滑杆,所述第一丝杆电机固定安装在支撑盒一端,支撑盒下表面开设有滑槽口,滑板滑动设置在滑槽口内,所述扫描拍摄装置固定安装在滑板下表面,所述第一丝杆电机的丝杆轴与第一螺纹轴套配合连接,两个所述滑杆分别贯穿第一螺纹轴套上下端,滑杆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支撑盒两端内侧壁。
优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丝杆电机和第二螺纹轴套,所述升降板下中部开设有竖槽口,所述第二螺纹轴套固定安装在竖槽口下端,所述第二丝杆电机固定安装升降盒内部底表面,第二丝杆电机的丝杆轴与第二螺纹轴套配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升降盒内下部固定安装有隔板,所述第二丝杆电机的丝杆轴活动贯穿隔板,隔板上表面位于第二丝杆电机的丝杆轴外侧位置开设有一圈环槽,环槽内活动安装有多个圆柱滚轴,所述第二丝杆电机的丝杆轴上固定套设有限位盘,限位盘下表面与圆柱滚轴贴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伟尔奥拓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未经伟尔奥拓机电科技(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0008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