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等角紧框架理论的导频优化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41177.1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95360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曹海燕;叶震宇;徐好;刘仁清;许方敏;方昕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5/00 | 分类号: | H04L5/00 |
代理公司: | 浙江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周希良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等角 框架 理论 优化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等角紧框架理论的导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步骤一:在FDD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链路中;步骤二:取随机高斯矩阵作为初始的导频矩阵;以矩阵互相关性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步骤三:根据等角紧框架理论设计出一种导频矩阵优化算法;步骤四:通过发送优化后的导频进行信道估计,并且在优化算法中采用了CSM迭代算法,以进一步减小计算复杂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针对FDD大规模MIMO下行链路信道估计问题,通过优化导频矩阵方法提高信道估计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信息与通信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等角紧框架理论的导频优化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技术作为5G的关键技术之一,是指在基站端和用户端配置大量的天线,从而利用信号传输的多径效应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频谱效率。为了充分利用大规模MIMO提供的空间复用能力和阵列增益,基站端需要获得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SI,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只有在获得信道状态信息的基础上,基站端才能进行最优的预编码和信道均衡等操作,以此来提高系统的性能。
传统的下行信道估计方法包括最小二乘(LS,least square)估计和最小均方误差(MMSE,minimized mean square error)估计。但是这些估计方法会根据基站端天线数目的增加线性增加导频数目,具有很高的导频开销和计算复杂度。基于压缩感知的(CS,compressed sensing)的信道估计方法利用信道潜在的稀疏性质,可以通过很少的测量次数恢复出整个信道。有效降低了导频开销。在基于导频的信道估计技术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导频矩阵的设计,选择不同的导频矩阵会对重建算法的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较优的导频矩阵不仅可以提升信道恢复的精度,而且可以减少恢复过程中出现错误的概率,这对于实现可靠的长时间通信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的导频设计方法主要有:(1)确定导频设计方案,通过发送确定导频进行信道估计,该方案实现虽然较为简易,但是估计性能有所不足。
随机导频设计方案,大多采用随机高斯矩阵,其获得了比确定导频信道估计更好的估计性能,但是依旧存在估计稳定性不足的问题,还存在进一步改进的空间。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故需对其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等角紧框架理论的导频优化设计方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等角紧框架理论的导频优化设计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在FDD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链路中;
步骤二:取随机高斯矩阵作为初始的导频矩阵;以矩阵互相关性最小化作为优化目标;
步骤三:根据等角紧框架理论设计出一种导频矩阵优化算法;
步骤四:通过发送优化后的导频进行信道估计,并且在优化算法中采用了CSM迭代算法,以进一步减小计算复杂度。
所述步骤一中,MIMO系统的系统模型,具体包括:在FDD大规模MIMO系统下行链路中,考虑一个基站端部署N根天线,分布U个单天线用户的MIMO系统,假设基站端共发送M次导频序列,其中M<<N,则对于每一个用户,其接收信号可表示为:
y=Xh+n (1)
其中X∈RM*N发送端的频域导频矩阵,h∈RN为单个用户对应的频域信道向量,
n∈RM为拥有单位方差的零均值加性高斯白噪声;有理论研究表明,MIMO系统信道会在角度域表现出稀疏性,设F为N维DFT矩阵,则其中为对应的稀疏度为K角度域信道向量,同样将导频矩阵表示在角度域则原系统模型可改写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11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光装置制作方法及发光装置
- 下一篇:PFC电源模块启动浪涌抑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