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40081.3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180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吴拱安;童文锦;孙一鸣;郑卓容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深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5 | 代理人: | 陈彦如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麻岭社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频 粘膜 切开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包括:鞘管,内部贯穿有操作线;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设置于鞘管远端内,可沿鞘管的轴向伸出或缩回;其中,第一电极的近端,与操作线远端连接,并固设有推动件;第二电极与鞘管之间设有摩擦件;当操作线向远端将第一电极推出鞘管至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电极受摩擦件作用,与鞘管保持静止;当操作线向远端推动位于第一工作位置的第一电极的过程中,推动件推动第二电极移动,以使第二电极伸出至第二工作位置;当操作线拉动第一电极缩回至设定位置的过程中,第二电极受摩擦件作用,与鞘管保持静止。本发明实现对两个刀具的便捷切换操作,结构简单,灵活性强,手术成本低,同时手术风险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膜切开刀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高频粘膜切开刀通过刀丝与组织接触,实现焦化或汽化组织,以达到切开、剥离、凝血等效果。上述粘膜切开刀的种类较多,以多种形状实现多种不同的手术操作目的。
其中,包括一种刀丝为矩形截面的回转体针状刀型,由于其外径较小,因此具有较好的灵活度和切割性能,但进行标记时容易穿孔,也无法实现有效的止血。
还包括一种刀丝为T字形回转体结构刀型,相比于矩形截面的针状刀型,增强了标记或止血功能,同时也不易于发生穿孔,且其在粘膜下剥离过程中仍有穿孔风险。
另外,还有一种在远端设置有绝缘体的刀型,在临床操作中,刀丝放电进行切割与剥离操作,绝缘头顶靠于不需切割的组织上,避免刀丝远端放电灼伤组织,极大地减小了手术中由于误操作造成的未病变组织灼伤穿孔的可能性。但其不具有标记功能,操作者通常使用其他刀型的高频粘膜切开刀进行标记。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多种刀型。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有针对性的操作,一次手术过程可能需要使用到两种或以上刀型进行不同种类的操作,通常需要进行频繁的换刀,会造成手术成本的增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同时造成手术时间的增长,也增加了医生操作的负担。
综上所述,如何避免增加医生和患者因频繁换刀而产生的手术负担,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该高频粘膜切开刀能够利用一个操作线实现对两个电极的切换,即刀头的切换,从而使手术过程的换刀操作方便快捷,且无需因换刀产生较高的手术负担。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频粘膜切开刀,包括:
鞘管,内部贯穿有操作线;
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设置于所述鞘管远端内,可沿所述鞘管的轴向伸出或缩回;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的近端,与所述操作线远端连接,并固设有推动件;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鞘管之间设有摩擦件;
当所述操作线向远端将所述第一电极推出所述鞘管至第一工作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极受所述摩擦件作用,与所述鞘管保持静止;
当所述操作线向远端推动位于所述第一工作位置的所述第一电极的过程中,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以使所述第二电极伸出至第二工作位置;
当所述操作线拉动所述第一电极缩回至设定位置的过程中,所述第二电极受所述摩擦件作用,与所述鞘管保持静止。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为管状,所述第一电极贯穿所述第二电极。
优选地,所述摩擦件环绕于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鞘管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的近端设置有抵接所述摩擦件的限位件,当所述第二电极向远端移动时,所述限位件带动所述摩擦件向远端移动;当所述推动件推动所述第二电极移动时,所述推动件的远端与所述限位件的近端抵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开立生物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400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