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39576.4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227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 发明(设计)人: | 是元吉;谭定富;武传国;唐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36/00 | 分类号: | H04W36/00;H04W36/14;H04W36/3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硕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51 | 代理人: | 杨用玲 |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沿线 隧道 网络 接入 方法 用户 设备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本发明能够保证车辆在预设隧道使用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网络接入,能够保证用户设备数据和语音业务的连续性,有效改善了用户设备的通信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指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3GPP的技术演进过程中,R15制定了NR(5G New Radio,5G新无线接入技术)的第一版标准;R16对NR标准做了进一步的增强;R17正在讨论TN(Terrestrial Network,地面网络)与NTN(Non-Terrestrial Network,非地面网络)等网络的联合组网。因此,UE(UserEquipment,用户设备)的发展趋势是需要能够同时支持TN和NTN网络。
现有UE的接收机算法一般只考虑TN网络或只考虑NTN网络,而即使同时考虑TN网络和NTN网络的接收,也没有考虑高铁在这种混合网络中的布网和节能问题。
目前隧道内会部署漏泄同轴电缆来满足高铁用户过隧道时候的通信需求。目前,漏泄同轴电缆主要由内导体、绝缘层、带槽孔的外导体和护套四部分组成,主要用于无线电信号传播不良的隧道、坑道、地下铁道、地下建筑等环境中,使用频率一般为3GHz以下频率。随着传输频率的升高,受同轴波导本身结构限制,漏泄同轴电缆的内导体及其填充介质的损耗也相应增加,导致漏泄同轴电缆的传输损耗增大,同时受结构限制,功率容量也下降,因此不适用于5G通信等高频通信。因此,如何在铁路沿线或者高速沿线过程中进出隧道时连接网络,保持通信连贯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用户设备和存储介质,实现能够保证车辆在预设隧道使用场景下选择合适的移动通信网络进行网络接入,能够保证用户设备数据和语音业务的连续性,有效改善了用户设备的通信性能。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沿线处隧道的网络接入方法,包括步骤:
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
根据无线网络的信号强度,判断用户设备是进入隧道还是退出隧道;所述无线网络包括非地面网络和WIFI网络;
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
若确定退出隧道且满足第二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WIFI网络切换连接至所述非地面网络。
进一步的,所述在确定用户设备处于预设隧道使用场景时,控制自身驻留接入非地面网络之前包括步骤:
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的两端设置卫星接收设备,并在目标沿线处的各个隧道内设置与隧道两端的卫星接收设备连接的客户前置设备,以及与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的信号输出端口连接的漏泄同轴电缆;
其中,所述客户前置设备用于将非地面网络信号转换为WIFI网络信号,所述漏泄同轴电缆用于将所述WIFI网络信号辐射到空间中。
进一步的,所述若确定进入隧道且满足第一网络切换条件,则控制自身从所述非地面网络切换连接至隧道内预先布设的漏泄同轴电缆所辐射的WIFI网络包括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擎昆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95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轨道交通用高强韧铝型材
- 下一篇:传感光纤、传感组件、传感器及其解耦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