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模式识别方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37631.6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89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8 |
发明(设计)人: | 帅春燕;谢亚威;王旭;许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62 | 分类号: | B60L53/62;B60L53/68;B60L53/6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荔恒辉 |
地址: | 650093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模式识别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适用于电动车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充电模式识别方法、装置,其中,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电动车的充电电流数据;步骤二:根据充电电流数据,生成充电电流曲线,根据充电电流曲线形状和现有的充电模式建立充电电流特征;步骤三:建立特征模版;步骤四:结合一阶差分等数理统计方法建立充电电流特征识别算法,得到充电电流特征序列;步骤五:将充电电流特征序列输入预先建立好的分类规则,得到充电模式识别结果。本申请建立了充电电流特征和充电电流特征识别算法,通过对充电电流特征序列分类实现了对电动车充电过程的识别和监控,发现充电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和用户不恰当的充电行为,减少和预防电动车的充电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动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模式识别方法、 装置、终端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行业的不断发展,电动车的保有量越来越大,充电安 全事故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
电动车在充电过程中,由于电池、适配器、用户不恰当的充电行 为等原因,存在大量隐藏的安全隐患因素,例如,电池技术和适配器 的不完善和质量的不合格、电池和适配器的不匹配、私自改装的大功 率电池、电池老化充不进去电、私接排插(单笔订单多辆车同时充电)、 单笔订单多辆车依次充电以及充电突然被拔掉等。电池和适配器等设 备异常会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影响用户的充电体验和使用情况。同 时,用户不恰当或不安全的充电行为会对电池寿命产生很大的影响, 例如,如果充电时间过长,以及长期不让电池进入涓流充电,会缩短 电池使用寿命。而目前的电动车由于技术水平和价格限制等因素,电 池管理系统不完善,也没有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识别和监控电动车充电 过程中电池的充电状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充电模式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 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识别、监控电动车充电 过程的充电状态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模式识别方法,包括:
步骤一:获取电动车的充电电流数据;
步骤二:根据所述充电电流数据,生成充电电流曲线,根据充电 电流曲线形状和现有的充电模式建立充电电流特征;
步骤三:建立特征模版,包括零值电流特征模版、恒流充电电流 特征模版、恒压充电电流特征模版和上升电流特征模版;
步骤四:结合数理统计建立充电电流特征识别算法;将充电过程 转化为特征序列;
步骤五:将充电电流特征序列输入预先建立好的分类规则,得到 充电模式识别结果。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的充电电流 特征包括目前市场上常用铅酸电池和锂电池的常规充电模式,例如恒 流充电1(Constant current 1)、恒流充电2(Constant current 2)、 恒压充电1(Constant voltage 1)、恒压充电2(Constantvoltage 2)、 涓流电流(Trickle current)和脉冲电流(Pulse current),同时还包 括非常规的一些由于用户充电行为产生的充电电流特征,例如零值电 流(Zero current)、阶梯陡降电流(Step down current)、阶梯陡升 电流(Step-up current),还有存在但目前不知道产生原因的充电电 流特征,例如上升电流;其中零值电流、恒流充电、恒压充电和上升电流特征通过求取大量充电电流数据平均值的方式建立特征模版,分 别是零值电流特征模版、恒流充电电流特征模版、恒压充电电流特征 模版和上升电流特征模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建立一种充电电 流特征识别算法,包括:
先对充电电流数据一阶差分获得电流的变化值和变化顺序,当电 流跳变次数大于Ctth时,标记为脉冲充电电流特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76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对等网络的三维扫描系统和三维扫描方法
- 下一篇:一种自动上下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