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系统及深度校正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32507.0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74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马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安东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7/04 | 分类号: | E21B47/04;E21B4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8 | 代理人: | 张小勇;刘铁生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连续 油管 分布式 光纤 测井 系统 深度 校正 方法 | ||
1.一种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通过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采集的数据获得光纤总长度L1;
于井口上方预设位置敲击制造人造声源,记录敲击点的地面高度h,通过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采集并记录敲击点处光纤长度L2;
通过预设公式计算获得光纤入井实际深度D,并将所述光纤总长度L1与所述光纤入井实际深度D做差获得光纤入井的零点位置数据;
使用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读取生产层段的深度,并将所述生产层段的深度与所述光纤入井的零点位置数据做差校正获得生产层段的实际深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公式为D=(L1-L2)+(H-h);
其中,所述H为补心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人造声源的方法包括:
于井口采气树与防喷器接头处靠近上方确定敲击点,敲击制造所述人造声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人造声源的方法还包括:
使用金属工具敲击,连续敲击5-10次,每次间隔10-30秒,敲击的力度为5-30公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人造声源的方法包括:
使用金属工具连续敲击5次,每次间隔3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使用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读取生产层段的深度的方法包括:
在生产制度测试工程中,待产量稳定后,使用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读取生产层段的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获得的所述生产层段的实际深度与射孔深度参数进行对比,对比的数据用作后期油井深度解析的依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获得光纤入井的零点位置数据的同时,读取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采集的深度数值D1和第一折射率数值A,读取分布式温度系统地面采集设备采集的深度数值D2;
根据预设的第二公式校正获得所述分布式温度系统地面采集设备的第二折射率数值B;
将校正获得的第二折射率数值B输入所述分布式温度系统地面采集设备,将所述分布式温度系统地面采集设备检测的深度数值与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采集的深度数值校正一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的深度校正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预设的第二公式为B=A×D1/D2。
10.一种基于连续油管分布式光纤测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铠装光缆、分布式温度系统地面采集设备、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主机及数据存储设备;
其中,所述铠装光缆用于穿设在连续油管中,所述铠装光缆位于地面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分布式温度系统地面采集设备和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连接;所述分布式温度系统地面采集设备和所述分布式声波系统地面采集设备均与所述主机连接,用于将采集的数据传输给所述主机,所述主机与所述存储设备连接,用于将收集的数据存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安东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安东油气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3250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