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还原增强型药物敏感释放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1629625.6 | 申请日: | 2020-12-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417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 发明(设计)人: | 向霞;夏晓洋;黄凤洪;邓乾春;郑明明;纪琦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61K9/51 | 分类号: | A61K9/51;A61K47/10;A61K47/04;A61K31/704;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余晓雪 |
| 地址: | 43006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还原 增强 药物 敏感 释放 二氧化硅 纳米 粒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氧化还原增强型药物敏感释放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纳米粒子由表面聚乙二醇化的姜黄素衍生物、表面氨基羧基化内部桥联双碲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抗癌药物自组装制得。本发明的纳米粒子制备条件温和,不引入有毒有害物质,工艺简单重复性好;制备的抗肿瘤纳米粒子具有强的氧化还原敏感释放性,易于基质生物降解和控制药物释放,有效避免了在正常生理环境中的暴释和药物泄露等不良效应,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引入使载体具有超大孔隙,能负载抗肿瘤药物;PEG‑CCM的引入避免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药物泄露,提高纳米粒子水溶性和稳定性,提供抗癌协同功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氧化还原增强型药物敏感释放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纳米粒子是指尺寸为纳米级(10-1000nm)的、由高分子经化学或物理交联后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纳米粒子作为药物载体,将治疗药物以吸附或包埋的方式进行负载,通过靶向配体与受体间的结合或正常组织及细胞与肿瘤内外的差异性,设计出具有主动或被动靶向性能的药物载体。结合肿瘤部位的EPR效应,利用其较大的细胞间隙和较松散的结构,促进纳米级载体的通过,从而使其可更好地富集于病灶部位,可显著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物在体内的输送与释放性能,是一类安全的、具有潜在生物医学应用价值的体系。
在过去的十年中,刺激响应性的药物传输系统已经在癌症诊断和治疗的研究中获得快速发展。众所周知,肿瘤细胞一般处于氧化应激状态,对ROS的敏感度较正常细胞高,同时通过上调谷胱甘肽GSH水平激活抗氧化系统适应氧化应激,导致肿瘤细胞外环境GSH值为2~10μM,而内涵体和溶酶体的GSH值为1~10mM。因此,设计含有氧化还原响应性的纳米传输系统,如结构中含有双硫键、双硒键、硒硫键和碲硫键等可断裂的化学键,已被广泛开发并应用于癌症的治疗中。
聚乙二醇系列产品无毒、无刺激性,味微苦,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并与许多有机物组份有良好的相溶性,其末端羟基便于化学改性,具有药物辅料所需的稳定性、溶解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日用品等工业,是一种良好的药物载体。
因此,在温和的条件下制备重复性好,低毒副作用和易于基质生物降解,能避免药物在体循环和正常组织中过早释放和暴释而在肿瘤组织环境内大量快速释放的高药物利用度的二氧化硅基的纳米药物载体,是目前化疗药物应用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单一刺激响应性材料因为其局限性如稳定性差、细胞内释放量少、慢生物降解性等往往无法达到药物治疗效果的问题,提供一种基于双碲键的氧化还原增强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及其制备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氧化还原增强型药物敏感释放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粒子由质量比为(0.5-1):1:(1-2)的原料表面聚乙二醇2000化的姜黄素衍生物(PEG-CCM)、表面氨基羧基化内部桥联双碲键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和抗癌药物制备得到;
所述质量比最佳为1:1:1;
进一步,所述PEG-CCM由如下方法步骤制备而得:
1)将姜黄素、4-二甲氨基吡啶(DMAP)和三乙胺溶解于四氢呋喃中,室温搅拌活化;
所述姜黄素、4-二甲氨基吡啶和三乙胺的用量比例为1g:(50-60)mg:(0.6-0.7)m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962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