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9600.6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63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30 |
发明(设计)人: | 梅洪元;费腾;刘鹏跃;刘孟安;刘益清;汪鑫;陈泽隆;周小璐;张明鑫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1C11/26 | 分类号: | E01C11/26;H02J7/32;H02N2/18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王海婷 |
地址: | 15001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红外 陶瓷材料 人行横道 路面 融雪 系统 | ||
1.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发电及供电激发装置和若干组发热板改良装置,所述的压力发电及供电激发装置安装在路沿石(1)和人行道铺装(2)的界面上,若干组发热改良装置均匀安装在道路指示线的路面警示涂料(16)的下部,压力发电及供电激发装置通过电线(14)与发热板改良装置连接;踩踏压力发电及供电激发装置产生电能为发热板改良装置供电,发热板改良装置发热对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发电及供电激发装置包括L型外壳(22)、胶合木结构层(3)、传力龙骨(5)、压电材料模块(6)、金属网(7)和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所述L型外壳(22)沿路沿石(1)和人行道铺装(2)的直角界面布置,在所述L型外壳(22)的上表面为凹型结构,所述胶合木结构层(3)和传力龙骨(5)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在凹型结构内,且L型外壳的上表面为金属弹性薄片,所述压电材料模块(6)和金属网(7)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在L型外壳(22)的长边区域内,压电材料模块(6)和金属网(7)之间接触设置,所述的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设置在L型外壳(22)的短边区域内,所述金属网(7)固定在L型外壳(22)的内壁上,凹型结构的底部四周支撑有若干金属弹簧模块(8),所述金属网(7)通过电线与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连接,在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外包裹有保温层(23),所述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上设有供电总控制开关(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设置两组,每组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对应一组发热板改良装置,每组发热改良装置包括若干个串联的发热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板包括金属壳(17)、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和红外线灯管(19),所述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和红外线灯管(19)均布置在金属壳(17)内,且在金属壳(17)上表面与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对应位置处开设有若干散热孔(20),所述红外线灯管(19)通电照射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发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发热板中设有两个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和三个红外线灯管(19),每块蓄电池引出三根电线分别与三个红外线灯管(19)连接,在每个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的中部设置一个红外线灯管(19),在两个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之间设置一个红外线灯管(19),每个所述红外线灯管(19)通过若干灯管限位块(21)定位。
6.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远红外陶瓷发热圈(18)为由若干U型结构依次连接组成的回路结构,在对应每个U型结构位置处的金属壳(17)上表面开设散热孔(2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L型外壳(22)的短边区域底部设有支撑调节装置,所述支撑调节装置包括设置在L型外壳(22)的短边区域内对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定位的若干限位块(12),每个限位块(12)配合一金属滑杆(11),所述金属滑杆(11)为螺杆结构,所述金属滑杆(11)底部与地面接触,顶部通过螺纹与对应的限位块(12)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利用远红外陶瓷材料的人行横道路面融雪化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弹簧模块(8)共设置四个,其中两个金属弹簧模块固定在L型外壳(22)的长边区域的底部,另两个金属弹簧模块固定在蓄电池及供电电路模块(9)的顶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960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加丝焊接器
- 下一篇:一种公园式钢结构立体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