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外骨骼腰部模组及外骨骼机器人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8499.2 | 申请日: | 2020-12-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928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03 |
发明(设计)人: | 樊炎军;常永杰;王俞兵;王孝泽;李鲁亚;杨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J9/00 | 分类号: | B25J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陈升华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骨骼 腰部 模组 机器人 | ||
1.一种外骨骼腰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腰后支撑组件(100)、第一腰侧护臂(200)和第二腰侧护臂(300),所述第一腰侧护臂(200)和所述第二腰侧护臂(300)连接于所述腰后支撑组件(100)的两侧,且与所述腰后支撑组件(100)呈U形布设;
所述腰后支撑组件(100)、第一腰侧护臂(200)和第二腰侧护臂(300)均具有伸缩杆组(400),所述伸缩杆组(400)包括第一杆件(410)、第二杆件(420)和锁止组件(430),所述第一杆件(410)可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二杆件(420),所述锁止组件(430)包括抱箍(431)、连接件(432)和控制件(433),所述抱箍(431)套设于所述第一杆件(410),所述抱箍(431)的一端为控制端(431a),并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32)上,所述抱箍(431)的另一端为限位端(431b),并与所述连接件(432)限位配合;所述控制件(433)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32)上,并用于驱动所述控制端(431a)在所述连接件(432)上移动,以改变所述抱箍(431)的束紧程度;
所述伸缩杆组(400)包括多个第一杆件(410)和多个第二杆件(420),在全部的伸缩杆组(400)中,所述第一杆件(410)和第二杆件(420)的数量均为两个,所述第一杆件(410)和所述第二杆件(42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抱箍(431)套设于所述多个第一杆件(410);
所述抱箍(431)具有束紧空间(431c),所述束紧空间(431c)内设置有多个分隔部(431d),所述分隔部(431d)的一端与所述束紧空间(431c)的内壁相连,且另一端延伸至所述控制端(431a)与所述限位端(431b)之间,所述多个分隔部(431d)将所述束紧空间(431c)分隔为多个束紧子空间(431c1),所述束紧子空间(431c1)与所述第一杆件(410)的数量相同;
所述第一杆件(410)在对应所述抱箍(431)的区域开设有变形缺口(411),当所述锁止组件(430)锁紧所述第一杆件(410)时,所述第一杆件(410)受到挤压即可朝向所述变形缺口(411)中产生形变;
所述凸轮把手包括凸轮部(433a)以及自所述凸轮部(433a)延伸形成的把手部(433b),所述凸轮把手通过所述凸轮部(433a)与所述连接件(432)相铰接,且所述凸轮部(433a)与所述控制端(431a)相抵接;
所述第一杆件(410)的内壁设置有第一隔套(500),所述第二杆件(420)的外周面设置有第二隔套(600),所述第一杆件(410)通过所述第一隔套(500)与所述第二杆件(420)的外周面相抵接,所述第二杆件(420)通过所述第二隔套(600)与所述第一杆件(410)的内壁相抵接;
在所述抱箍(431)和所述第一杆件(410)中,其中一者设置有定位部(700),所述定位部(700)至少部分伸入所述第一杆件(410)内,所述第二杆件(420)上设置有配合部,所述配合部沿所述第二杆件(420)的轴向延伸设置,所述定位部(700)可滑动配合于所述配合部;
所述外骨骼腰部模组还包括尺寸度量件(800),所述尺寸度量件(800)用于度量所述伸缩杆组(400)的长度尺寸。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骨骼腰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组件(430)还包括限位件(434),所述限位件(434)活动设置于所述连接件(432)上,并可在所述限位端(431b)背离所述控制端(431a)的一侧对所述限位端(431b)进行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骨骼腰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件(410)和所述第二杆件(420)均为碳纤维材料件,所述第一隔套(500)和所述第二隔套(600)均为尼龙材料件。
4.一种外骨骼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外骨骼腰部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安杰莱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849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外热像仪图像的增强方法
- 下一篇:摄像光学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