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险品检测仪及危险品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6276.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9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尹格;安健飞;陈俊豪;邢峰;孟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杨明莉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品 检测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危险品检测仪及危险品检测方法。该危险品检测仪包括:收发模块,包括信号源和与信号源连接的圆极化发射通道,圆极化发射通道用于向目标物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及两个接收通道,用于接收目标物品的回波,且两个接收通道中一个接收通道的极化方向与圆极化发射通道的极化方向相同,另一个接收通道的极化方向与圆极化发射通道的极化方向相反;以及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第一端与信号源连接,用于控制信号源输出本振信号;第二端与两个接收通道连接,用于确定目标物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并根据退极化程度输出检测结果。上述危险品检测仪的抗干扰能力较强,可用于远距离的危险品检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危险品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危险品检测仪及危险品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对人体携带的隐藏危险品进行检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恐怖犯罪活动的发生。由于毫米波和太赫兹波能够穿透大部分衣物,利用毫米波和太赫兹波的这种穿透特性可以检测隐藏在人体衣物内的危险品,如金属爆炸物、金属枪支、金属刀具等。有研究者提出了一种毫米波隐藏危险品检测仪。在这种检测仪中,由发射通道所发射的线极化电磁波到达待检目标(人体)后,反射回来的线极化电磁波(回波)由两个接收通道所接收,然后由控制与显示设备处理得到检测结果。当待检目标携带有危险品时,目标回波与不携带危险品的待检目标的回波能量分布存在差异,利用这种差异即可实现人体隐藏危险品检测。在这种检测仪中,使用的是垂直极化和水平极化这两种交叉线极化方式,使用线极化方式的优点是天线成本较低,易于集成。
然而,对于线极化天线,当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线极化方向一致时,感应出的信号最大(电磁波在极化方向上投影最大);随着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线极化方向偏离越来越多时,感应出的信号越小;当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线极化方向正交时,感应出的信号为零,即线极化方式对天线的方向要求较高。在实际条件下,电磁波传播途中遇到反射折射,会引起极化方向偏转,从而造成接收到的强度变弱,对目标物品的检测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线极化天线的在复杂环境中的抗干扰能力较差,难以适应远距离的危险品检测。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危险品检测仪在复杂环境中抗干扰能力弱的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危险品检测仪。
一种危险品检测仪,包括:
收发模块,包括信号源和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圆极化发射通道,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源输出的本振信号向目标物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及两个接收通道,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且所述两个接收通道中一个接收通道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的极化方向相同,另一个接收通道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的极化方向相反;以及,
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源输出本振信号;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两个接收通道连接,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并根据所述退极化程度输出检测结果。
上述危险品检测仪,采用圆极化电磁波来对目标物品进行回波的退极化程度检测,从而即使电磁波在复杂环境中经过多次的反射折射导致极化方向发生偏转,但对于圆极化电磁波的接收也不会造成影响。因此,采用圆极化电磁波进行危险品检测,可降低检测仪对接收天线方位的敏感度,增强检测仪的抗干扰能力,提升远距离危险品检测的准确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收发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相反的圆极化发射通道,该至少两个圆极化发射通道轮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具有两个,所述信号源通过单刀双掷开关与该两个圆极化发射通道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627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