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危险品检测仪及危险品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6276.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990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发明(设计)人: | 尹格;安健飞;陈俊豪;邢峰;孟令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S13/88 | 分类号: | G01S13/8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杨明莉 |
地址: | 200135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危险品 检测 方法 | ||
1.一种危险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模块,包括信号源和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的圆极化发射通道,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用于根据所述信号源输出的本振信号向目标物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及两个接收通道,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且所述两个接收通道中一个接收通道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的极化方向相同,另一个接收通道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的极化方向相反;以及,
控制模块,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用于控制所述信号源输出本振信号;所述第二端与所述两个接收通道连接,用于确定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并根据所述退极化程度输出检测结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极化方向相反的圆极化发射通道,该至少两个圆极化发射通道轮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危险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具有两个,所述信号源通过单刀双掷开关与该两个圆极化发射通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包括:
显控组件,用于生成检测指令并显示所述检测结果;以及,
信号采集处理组件,与所述显控组件连接且设置有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所述信号采集处理组件用于根据所述检测指令输出触发信号,并将所述触发信号通过所述第一端输出至所述信号源,及用于通过所述第二端接收所述两个接收通道输出的信号以确定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并根据所述退极化程度输出所述检测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危险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极化发射通道包括:
倍频器,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用于对所述信号源输出的本振信号进行倍频并输出对应的倍频信号;
放大器,与所述倍频器连接,用于对倍频后的本振信号进行放大并输出对应的放大信号;
圆极化发射天线,与所述放大器连接,用于接收所述放大信号并发射对应的圆极化电磁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危险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接收通道中每个所述接收通道均包括圆极化接收天线,所述圆极化接收天线用于接收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并输出对应的射频信号;
其中,一个接收通道中的圆极化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圆极化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同,另一个接收通道中的圆极化接收天线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圆极化发射天线的极化方向相反;
所述圆极化发射天线和所述圆极化接收天线可以是微带天线、四臂螺旋天线、波导缝隙天线、圆锥喇叭天线中的至少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危险品检测仪,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接收通道还包括:
混频器,包括第一输入端、第二输入端及输出端,其中,所述第一输入端与所述信号源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信号源输出的本振信号,所述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圆极化接收天线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射频信号,所述混频器用于将所述本振信号和所述射频信号进行混频并输出对应的中频信号;以及,
中频滤波放大组件,一端与所述混频器的输出端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所述中频滤波放大组件用于对所述中频信号进行滤波和放大,并将滤波和放大后的中频信号输出至所述控制模块。
8.一种危险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目标物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
采用同极化接收通道和交叉极化接收通道同时接收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
确定所述目标物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
判断所述退极化程度是否超过预设的退极化程度阈值,若超过,则输出所述目标物品为危险品的检测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危险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目标物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包括:向目标物品轮流发射极化方向不同的圆极化电磁波。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危险品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向目标物品发射圆极化电磁波之前,还包括:
获取多组已知的正常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
获取多组已知的危险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
根据所述多组已知的正常品和多组已知的危险品的回波的退极化程度,确定所述预设的退极化程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工物高技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627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