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连续流反应器合成核苷类似物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24509.5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45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怀秋;葛敏;付明伟;李宝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正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487/04 | 分类号: | C07D487/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丁静静 |
地址: | 22319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续流 反应器 合成 核苷 类似物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连续流反应器合成核苷类似物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以(2R,3R,4R,5R)‑2‑(4‑氨基吡咯[1,2‑f][1,2,4]三嗪‑7‑基)‑3,4‑二苄氧基‑5‑((苄氧基)甲基)四氢呋喃‑2‑腈的二氯甲烷溶液为原料液,以三氯化硼的二氯甲烷溶液为脱苄基反应的辅料液,两物料液分别经过各自的泵系统进入混合器,再流经主反应管路,然后进入碱水溶液淬灭,过滤,打浆,即得到目标产物(2R,3R,4S,5R)‑2‑(4‑氨基吡咯[1,2‑f][1,2,4]三嗪‑7‑基)‑3,4‑二羟基‑5‑(羟甲基)四氢呋喃‑2‑腈。本发明的方法操作简单,高效,产物收率高、纯度高,适于大规模生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合成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采用连续流反应器合成核苷类似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化合物(2R,3R,4S,5R)-2-(4-氨基吡咯[1,2-f][1,2,4]三嗪-7-基)-3,4-二羟基-5-(羟甲基)四氢呋喃-2-腈是一种核苷类似物,代号GS-441524,主要靶向病毒RNA聚合酶,干扰病毒RNA转录/复制过程。GS-441524在细胞内通过细胞激酶磷酸化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代谢物(NTP结构类似物),在病毒RNA合成中,活性NTP结构类似物充当天然三磷酸核苷的竞争物与天然核苷(NTP)竞争参与 RNA的转录/复制,当转录/复制产物中插入GS-441524分子,转录/复制将提前终止,进而抑制病毒RNA转录/复制过程。GS-441524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猫传染性腹膜炎(FIP),目前还发现它对埃博拉、SARS、胡宁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目前GS-441524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其羟基保护前体 (2R,3R,4R,5R)-2-(4-氨基吡咯[1,2-f][1,2,4]三嗪-7-基)-3,4-二苄氧基-5- ((苄氧基)甲基)四氢呋喃-2-腈在三氯化硼的作用下进行脱保护基反应而成(反应式1所示)。
目前,生产上该反应过程主要采用间歇釜式工艺,即以(2R,3R,4R,5R) -2-(4-氨基吡咯[1,2-f][1,2,4]三嗪-7-基)-3,4-二苄氧基-5-((苄氧基)甲基)四氢呋喃-2-腈为原料,溶于二氯甲烷配制成原料溶液;于零下78度左右,控温滴加入三氯化硼的二氯甲烷溶液;回温至零下40度左右,搅拌反应;然后重新降温至零下78度左右,控温滴加入甲醇和三乙胺的混合淬灭溶液;回至室温,浓缩反应液;抽滤;加入水,调节反应液pH,析出固体,过滤,烘干得到产物。该步反应过程在釜式反应器中进行,主要有如下缺陷:
(1)反应过程中,温度参数过低(加料与淬灭操作需在零下78度左右进行,保温搅拌操作需在零下40度左右进行),导致对生产设备的材质要求高,一般反应釜要求为不锈钢低温釜。
(2)生产操作期间,需要用到大量的液氮来维持长时间的低温环境。控温操作对于操作人员来讲过于复杂,繁琐,而且有安全隐患。
(3)该操作工艺,后处理工序复杂,导致产物的收率有一定的波动(65~75%),所以收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该生产工艺中,三氯化硼的当量数一般为3.8~4.0当量,超过了理论量。从反应进程来讲,一方面,羟基保护基的脱除存在着不完全的现象,而且羟基保护基脱除不完全,会产生一系列杂质;另一方面,副产物之一的氯苄在碱性淬灭操作工序中,因淬灭时间的过长,会导致氯苄与氮杂环的氨基发生取代发生,生成N-苄基取代杂质;上述两方面的杂质类型会与产品一同析出;基于产物特殊的溶解性质(在一般有机溶剂中均不易溶解)以及上述一系列杂质与产物溶解性的相似性,想要开发一种重结晶提纯工艺非常困难,所以产物的纯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因此,开发一种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精确可控、反应速度快、杂质少、产物纯度与收率高以及操作高效、简单、安全、后处理方便的GS-441524合成方法在大生产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价值。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正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正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45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