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及其降温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1621775.2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617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7 |
发明(设计)人: | 周宝龙;冯国森;朱礼臣;李占先;王孝波;王伟伟;冯子健;亓乙琛;董建辉;谢飞鸿;吴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3/00 | 分类号: | E21F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正华智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70 | 代理人: | 何凡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喷雾 降温 装置 及其 方法 | ||
1.一种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散雾机构(1)、连接在所述散雾机构(1)端部的喷雾管(2)以及通过三通接头分别与所述喷雾管(2)连接的喷雾组件(3),所述喷雾组件(3)分别位于隧道内部的上端;
所述喷雾组件(3)均包括与所述喷雾管(2)连接的喷雾分支管(5)以及连接在所述喷雾分支管(5)上的多个雾化喷头(6),相邻所述雾化喷头(6)之间具有间距,且所述雾化喷头(6)的喷射口朝向隧道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雾机构(1)包括水箱(10)、通过进水管(11)与所述水箱(10)连通的制冰机(12)以及通过吸水管(13)与所述制冰机(12)连通的造雾机(14),所述喷雾管(2)连接在所述造雾机(14)的输出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分支管(5)远离所述喷雾管(2)的端部设置有末端塞头(7)。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雾分支管(5)的上端面设置有多个吊扣(8),相邻所述吊扣(8)之间具有间距,通过所述吊扣(8)将所述喷雾分支管(5)安装在隧道的拱顶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喷雾组件(3)和所述第二喷雾组件(4)关于所述隧道中心线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1)上设置有阀门(9)。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隧道喷雾降温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降温装置还包括移动车体,所述散雾机构(1)设置在所述移动车体上。
8.一种隧道喷雾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分别在隧道两侧的拱顶处安装喷雾分支管(5),并在喷雾分支管(5)上间隔安装雾化喷头(6),使雾化喷头(6)的喷射口朝向隧道底部;
S2:沿隧道内壁铺设喷雾管(2),并将喷雾管(2)的端部安装在造雾机(14)的输出端上,同时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制冰机(12)和水箱(10);
S3:向水箱(10)中注入不超过水箱(10)高度三分之二的水;
S4:向制冰机(12)中注入不超过制冰机(12)高度的三分之二的水;
S5:将制冰机(12)降温后的水导入至造雾机(14)中,并启动造雾机(14)使得降温后的水经喷雾管(2)、喷雾分支管(5)传递至雾化喷头(6);
S6:通过雾化喷头(6)将降温后的水转化为雾化状态,使得冷凝、雾滴悬浮于高温隧道空间内,降低喷出区域的温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隧道喷雾降温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雾化喷头的安装间距为1-2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四局集团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2177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供电线路横担悬吊架
- 下一篇:一种声表面波芯片的晶圆级封装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