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步去除水中嗅味物质与有机物的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1610566.8 | 申请日: | 2020-12-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7236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2 |
发明(设计)人: | 向昕怡;金梦;郭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步 去除 水中 物质 有机物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一种同步去除水中嗅味物质与有机物的系统及其方法,其中系统包括:包括依次连通的预臭氧反应器、沉淀装置、过滤装置、主臭氧反应器和活性炭生物接触器,所述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和污水泵,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沉淀池底部沉淀物打散的搅拌机构,所述污水泵的进水端通过排污管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本申请具有的技术效果是:原水净化的过程可以有效的降低原水中嗅味物质与有机物的含量,原水的净化效果较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同步去除水中嗅味物质与有机物的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净水厂通常都是以湖泊水和江河水为水源地,而湖泊水中往往含有较高浓度的藻类、溴离子与MIB等嗅味物质,在进行深度处理时往往会造成出水藻毒素与溴酸盐含量的提高,最终使出水水质口感不佳;同时,湖泊水的可溶性、难降解有机物含量较高易导致活性炭中微生物滋生,严重时将导致生物活性炭系统发生生物穿透,出水质量下降。
公告号CN203938567U公开了一种臭氧生物活性炭联用超滤集成式小型净水装置,该装置包括水窖、网式过滤器、臭氧接触柱、生物活性炭柱、超滤柱、清水箱;水窖通过自吸泵经连接管Ⅰ与网式过滤器相连,该网式过滤器一侧底部设有出水管Ⅰ,并通过出水管Ⅰ与臭氧接触柱相连;臭氧接触柱的顶端分别设有出水管Ⅱ、排气阻水阀Ⅰ,其底部设有臭氧曝气头,该臭氧曝气头通过臭氧导气管连有臭氧发生器;出水管Ⅱ与生物活性炭柱的顶端相连,该生物活性炭柱的底端设有出水管Ⅲ;出水管Ⅲ与超滤柱的下端相连,该超滤柱的侧面设有出水管Ⅳ;出水管Ⅳ与清水箱相连。
上述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净水装置仅利用臭氧接触柱对原水进行一次氧化处理,且利用臭氧接触柱对原水进行氧化前未对原水中的泥沙或藻类等杂物进行清理,使得上述净水装置对原水的净化效果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对原水的净化效果,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同步去除水中嗅味物质与有机物的系统及其方法。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同步去除水中嗅味物质与有机物的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同步去除水中嗅味物质与有机物的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预臭氧反应器、沉淀装置、过滤装置、主臭氧反应器和活性炭生物接触器,所述沉淀装置包括沉淀池和污水泵,所述沉淀池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沉淀池底部沉淀物打散的搅拌机构,所述污水泵的进水端通过排污管与沉淀池的底部相连通。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原水首先通入到预臭氧反应器内进行初步的氧化处理,继而将初次氧化后的原水依次通入到沉淀装置和过滤装置,降低原水中藻类和泥沙等杂物的含量,继而将原水通入到主臭氧反应器内进行二次氧化,并将二次氧化后的原水通入到活性炭生物接触器进行生物降解,最终完成原水的净化,原水净化的过程经过两次氧化反应,且在二次氧化反应之前对原水中混杂的藻类和泥沙等杂物进行沉淀和过滤,降低了原水中混杂的杂物对氧化反应的影响,从而提高了原水的净化效果;同时,工作人员可以定期启动驱动机构将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打散,继而启动污水泵将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抽出,从而达到了定期自动对沉淀池进行清理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搅拌机构包括转动轴,所述沉淀池的底面上开设有驱动槽,所述驱动槽的槽口处设有用于封闭驱动槽的盖板,所述转动轴沿竖直方向穿设并转动在盖板上,所述转动轴远离驱动槽的一端穿设连接有固定套,所述固定套的外缘上设有若干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与沉淀池的底面之间具有间隙。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电机启动时会驱动转动轴带动固定套转动,固定套外缘上的若干搅拌杆会在固定套的带动下围绕固定套转动,堆积在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会被若干搅拌杆打散;搅拌机构的设置减少了沉淀池底部的沉淀物结块后难以排出沉淀池的可能,以便于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通过污水泵抽送污水的方式对沉淀池进行清理。
可选的,所述搅拌杆的外缘上设有若干延伸杆,所述搅拌杆和延伸杆上均开设有若干透水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105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耦合功率理论的多芯光纤串扰检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锆英砂除铁钛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