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SRAM睡眠状态漏电的电路在审
| 申请号: | 202011608334.9 | 申请日: | 2020-12-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6349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敏;唐小青;王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11C11/417 | 分类号: | G11C11/417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柏尚春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sram 睡眠 状态 漏电 电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降低SRAM睡眠状态漏电的电路,包含PVT追踪模块和阵列刷新模块;PVT追踪模块,用于追踪温度变化和全局工艺偏差,输出一个参考电压值;阵列刷新模块,用于根据PVT追踪电路的输出参考电压值,动态调节SRAM存储阵列的供电电压。本发明用一串连接的MOS管对电源电压进行分压,以多个分压点处的电压值作为参考值,给数据保持的复制单元进行供电,从而追踪不同PVT条件下合适的翻转点电压;同时,阵列采用交替的供电方式,使其在睡眠状态下能够在极低保持电压下尽心数据保持,从而带来更低的阵列漏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低功耗SRAM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降低SRAM睡眠状态漏电的电路。
背景技术
由于移动应用的特性,当前的物联网(IoT)设备大部分时间都处于睡眠状态,其静态能量损失占比逐渐和工作状态下的能量消耗相比拟,甚至更高。因此,降低SRAM在睡眠状态下的功耗可以大幅度降低整个系统的静态能量损失,延长设备续航时间。其中,SRAM阵列的漏电占据了其待机模式下漏电的主要成分,随着工艺的迁移,晶体管的亚阈值漏电和栅极漏电成为限制SRAM睡眠模式下的功耗降低的主要成分。以往的设计偏向于用钳位结构,单一的降低SRAM睡眠模式下的电压值,不具有对工艺变化的适应性,并且对于漏电的降低也是被动地直接地来实现。因此,追踪SRAM的工艺变化同时强化阵列地数据保持能力,降低SRAM的漏电流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降低SRAM睡眠状态漏电的电路,通过PVT追踪模块追踪温度变化和全局工艺偏差,输出参考电压值,用于动态调节SRAM存储阵列的供电电压,强化SRAM存储单元的数据保持能力。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降低SRAM睡眠状态漏电的电路,包含PVT追踪模块和阵列刷新模块;所述PVT追踪模块,用于追踪温度变化和全局工艺偏差,输出一个参考电压值;所述阵列刷新模块,用于根据PVT追踪电路的输出参考电压值,动态调节SRAM存储阵列的供电电压。
进一步地,所述PVT追踪模块包括若干MOS管、若干复制单元、翻转检测电路和输出驱动模块。
进一步地,所述PVT追踪模块包含第一NMOS管、第二NMOS管、第三NMOS管、第四NMOS管、第五NMOS管、第一PMOS管、第二PMOS管、第三PMOS管、第四PMOS管、第五PMOS管;第一复制单元、第二复制单元、第三复制单元、第四复制单元、第五复制单元、第六复制单元、第七复制单元、第八复制单元、第九复制单元;翻转检测电路、输出驱动模块。
其中,第一PMOS管的源极接在电源VDD上;第一PMOS管的栅极分别和第一PMOS管的漏极、第一NMOS管的漏极、第一NMOS管的栅极、第一复制单元的源端相连;第一NMOS管的源极分别和第二PMOS管的源极、第二复制单元的源端相连;第二PMOS管的栅极分别和第二P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漏极、第二NMOS管的栅极、第三复制单元的源端相连;第二NMOS管的源极分别和第三PMOS管的源极、第四复制单元的源端相连;第三PMOS管的栅极分别和第三PMOS管的漏极、第三NMOS管的漏极、第三NMOS管的栅极、第五复制单元的源端相连;第三NMOS管的源极分别和第四PMOS管的源极、第六复制单元源端相连;第四PMOS管的栅极分别和第四PMOS管的漏极、第四NMOS管的漏极、第四NMOS管的栅极、第七复制单元的源端相连;第四NMOS管的源极分别和第五PMOS管的源极、第八复制单元源端相连;第五PMOS管的栅极分别和第五PMOS管的漏极、第五NMOS管的漏极、第五NMOS管的栅极、第九复制单元的源端相连;第五NMOS管的源极接在地线上。
翻转检测电路的输入端(分别和第一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二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三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四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五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六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七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八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第九复制单元的输出端相连;翻转检测电路的输出端接在输出驱动模块的检测端,输出驱动模块的参考电压输出端接在SRAM存储阵列的供电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低功耗芯片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160833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高频加热的杯子
- 下一篇:一种内包金属加热杯





